大智度论卷第四
龙树菩萨造
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
释初品中菩萨
﹝经﹞复有菩萨摩诃萨。
﹝论﹞问曰:若从上数,应先菩萨,次第比丘,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菩萨次佛故,若从下数,应先优婆夷,次第优婆塞、比丘尼、比丘、菩萨。今何以先说比丘,次三众,后说菩萨?答曰:菩萨虽应次佛,以诸烦恼未尽故,先说阿罗汉。诸阿罗汉智慧虽少而已成熟,诸菩萨智慧虽多而烦恼未尽,是故先说阿罗汉。佛法有二种:一、秘密,二、显示。显示中,佛、辟支佛、阿罗汉,皆是福田,以其烦恼尽无余故。秘密中,说诸菩萨得无生法忍,烦恼已断,具六神通,利益众生。以显示法故,前说阿罗汉,后说菩萨。
复次,菩萨以方便力,现入五道,受五欲,引导众生;若在阿罗汉上,诸天世人当生疑怪,是故后说。
问曰:在阿罗汉后可尔,何以反在优婆塞、优婆夷后?答曰:四众虽漏未尽,尽在不久故,通名声闻众。若于四众中间说菩萨者,则不便。如比丘尼得无量律仪故,应次比丘后,在沙弥前;佛以仪法不便故,在沙弥后。此诸菩萨亦如是,虽应在学人三众上,以不便故,在后说。
复次,有人言:菩萨功德智慧超殊阿罗汉、辟支佛,是故别说。
问曰:声闻经中但说四众,此中何以别说菩萨众?答曰:有二种道:一、声闻道,二、菩提萨埵道。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若说四众,当知是求声闻道者;若别说菩萨摩诃萨众,当知是求佛道者。以是故声闻法中,经初无佛在某处某处住,尔所菩萨俱;但言佛某处某处住,与尔所比丘俱。如说:佛在波罗柰,与五比丘俱;佛在伽耶国中,与千比丘俱;佛在舍婆提,与五百比丘俱。如是种种经初,不说与菩萨若干人俱。
问曰:诸菩萨二种:若出家,若在家。在家菩萨,总说在优婆塞、优婆夷中;出家菩萨,总说在比丘、比丘尼中;今何以故别说?答曰:虽总在四众中,应当别说。何以故?是菩萨必堕四众中,有四众不堕菩萨中。何者是?有声闻人,辟支佛人,有求生天人,有求乐自活人,此四种人不堕菩萨中。何以故?是人不发心言我当作佛故。
复次,菩萨得无生法忍故,一切名字生死相断,出三界不堕众生数中。何以故?声闻人得阿罗汉道,灭度已尚不堕众生数中,何况菩萨?如波罗延经优波尸难中偈说:
已灭无处更出不?若已永灭不出不?既入涅槃常住不?唯愿大智说其实!
佛答:
灭者即是不可量,破坏因缘及名相,一切言语道已过,一时都尽如火灭。
如阿罗汉一切名字尚断,何况菩萨能破一切诸法,知实相、得法身而不断耶?以是故,摩诃衍四众中,别说菩萨。
问曰:何以故大乘经初,菩萨众、声闻众两说,声闻经独说比丘众,不说菩萨众?答曰:欲辩二乘义故,佛乘及声闻乘。声闻乘狭小,佛乘广大;声闻乘自利自为,佛乘益一切。
复次,声闻乘多说众生空,佛乘说众生空、法空。如是等种种分别三乘,分别说是二道故,摩诃衍经声闻众、菩萨众两说。如赞摩诃衍偈中说:
得此大乘人,能与一切乐,利益以实法,令得无上道!
得此大乘人,慈悲一切故,头目以布施,舍之如草木!
得此大乘人,护持清净戒,如牦牛爱尾,不惜身寿命!
得此大乘人,能得无上忍,若有割截身,视之如断草!
得此大乘人,精进无厌惓,力行不休息,如抒大海者!
得此大乘人,广修无量定,神通圣道力,清净得自在!
得此大乘人,分别诸法相,无坏实智慧,是中已具足!
不可思议智,无量悲心力,不入二法中,等观一切法。
驴马驼象乘,虽同不相匹;菩萨及声闻,大小亦如是。
大慈悲为轴,智慧为两轮,精进为快马,戒定以为衔,
忍辱心为铠,总持为辔勒,摩诃衍人乘,能度于一切!
问曰:如声闻经初但说比丘众,摩诃衍经初何以不但说菩萨众?答曰:摩诃衍广大,诸乘诸道皆入摩诃衍;声闻乘狭小,不受摩诃衍。譬如恒河不受大海,以其狭小故;大海能受众流,以其广大故。摩诃衍法亦如是,如偈说:
摩诃衍如海,小乘牛迹水;小故不受大,其喻亦如是。
以是故,小乘众不受菩萨。
问曰:何等名菩提?何等名萨埵?答曰:菩提名诸佛道,萨埵名或众生,或大心。是人诸佛道功德尽欲得,其心不可断不可破,如金刚山,是名大心。如偈说:
一切诸佛法,智慧及戒定,能利益一切,是名为菩提。
其心不可动,能忍成道事,不断亦不破,是心名萨埵。
复次,称赞好法名为萨,好法体相名为埵。菩萨心自利利他故,度一切众生故,知一切法实性故,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故,为一切贤圣之所称赞故,是名菩提萨埵。所以者何?一切诸法中,佛法最第一;是人欲取是法故,为贤圣所赞叹。
复次,如是人为一切众生脱生、老、死、故索佛道,是名菩提萨埵。
复次,三种道皆是菩提:一者、佛道,二者、声闻道,三者、辟支佛道。辟支佛道、声闻道虽得菩提,而不称为菩提;佛功德中菩提称为菩提,是名菩提萨埵。
问曰:齐何来名菩提萨埵?答曰:有大誓愿,心不可动,精进不退;以是三事,名为菩提萨埵。
复次,有人言:初发心作愿,我当作佛度一切众生;从是已来,名菩提萨埵。如偈说:
若初发心时,誓愿当作佛,已过诸世间,应受世供养。
从初发心到第九无碍,入金刚三昧中,是中间名为菩提萨埵。是菩提萨埵有两种:有鞞跋致,有阿鞞跋致;如退法、不退法阿罗汉。阿鞞跋致菩提萨埵,是名实菩萨;以是实菩萨故,诸余退转菩萨皆名菩萨。譬如得四道人,是名实僧:以实僧故,诸未得道者皆得名僧。
问曰:云何知是菩萨鞞跋致、阿鞞跋致?答曰:般若波罗蜜阿鞞跋致品中,佛自说阿鞞跋致相,如是相是退转,如是相是不退转。
复次,若菩萨一法得好修好念,是名阿鞞跋致菩萨。何等一法?常一心集诸善法。如说:诸佛一心集诸善法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复次,有菩萨得一法,是阿鞞跋致相。何等一法?正直精进。如佛问阿难:阿难!汝说精进?如是,世尊!阿难!汝赞精进?如是,善逝!阿难!常行、常修、常念精进,乃至令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如经广说。
复次,若得二法,是时是阿鞞跋致相。何等二法?一切法实知空;亦念不舍一切众生;如是人名为阿鞞跋致菩萨。
复次,得三法:一者、若一心作愿欲成佛道,如金刚不可动不可破;二者、于一切众生,悲心彻入骨髓;三者、得般舟三昧,能见现在诸佛,是时名阿鞞跋致。
复次,阿毗昙中,迦旃延尼子弟子辈言:何名菩萨?自觉复能觉他,是名菩萨。必当作佛,是名菩萨。菩提名漏尽人智慧,是人从智慧生,智慧人所护,智慧人所养故,是名菩萨。又言:发阿鞞跋致心,从是已后名菩萨。又言:若离五法得五法,是名菩萨。何谓五法?离三恶道,常生天上、人间;离贫穷下贱,常得尊贵;离非男法,常得男子身;离诸形残缺陋,诸根具足;离舍喜忘,常忆宿命,得是宿命智慧,常离一切恶法,远舍恶人,常求道法,摄取弟子;如是名为菩萨。又言:从种三十二相业已来,是名菩萨。
问曰:何时种三十二相业因缘?答曰:过三阿僧祇劫,然后种三十二相业因缘。
问曰:几时名阿僧祇?答曰:天人中能知算数法;极数不能知,是名一阿僧祇。如一一名二,二二名四,三三名九,十十名百,十百名千,十千名万,千万名亿,千万亿名那由他,千万那由他名频婆,千万频婆名迦他,过迦他名阿僧祇。如是数三阿僧祇:若行一阿僧祇满,行第二阿僧祇;第二阿僧祇满,行第三阿僧祇。譬如算数法,算一乃至算百,百算竟,还至一。如是菩萨一阿僧祇过,还从一起。初阿僧祇中,心不自知我当作佛不作佛;二阿僧祇中,心虽能知我必作佛,而口不称我当作佛;三阿僧祇中,心了了自知得作佛,口自发言,无所畏难,我于来世当作佛。释迦文佛从过去释迦文佛,到罽那尸弃佛,为初阿僧祇;是中菩萨永离女人身。从罽那尸弃佛至然灯佛,为二阿僧祇;是中菩萨七枚青莲华供养然灯佛,敷鹿皮衣,布发掩泥,是时然灯佛便授其记,汝当来世作佛名释迦牟尼。从然灯佛至毗婆尸佛,为第三阿僧祇;若过三阿僧祇劫,是时菩萨种三十二相业因缘。
问曰:三十二相业,何处可种?答曰:欲界中,非色、无色界;于欲界五道,在人道中种;于四天下,阎浮提中种,非拘耶尼、郁怛罗越、弗婆提。唯在阎浮提,于男子身种,非女人;佛出世时种,佛不出世不得种;缘佛身得种,缘余不得种。
问曰:是三十二相业,于身业、口业、意业,何业种?答曰:意业种,非身、口业。何以故?是意业利故。
问曰:意业有六识,是三十二相业,为是意识种?是五识种?答曰:是意识,非五识。何以故?五识不能分别,以是故意识种。
问曰:何相初种?答曰:有人言:足安立相先种,何以故?先安立,然后能种余相。有人言:绀青眼相初种,得此眼相大慈观众生。虽有是语,不必尔也。若相因缘和合时,便是初种。
问曰:一思种?为多思种?答曰:三十二思种三十二相,一一思种一一相,一一相百福德庄严。 问曰::几许名一福德?答曰:有人言:业报转轮圣王,于四天下受福乐得自在,是名一福德。如是百福成一相。复有人言:作释提桓因,于二天中得自在,是名一福。复有人言:作他化自在天王,于欲界中得自在,是名一福。复有人言:除补处菩萨,余一切众生所得福报,是名一福。复有人言:天地劫尽,一切众生共福德故,三千大千世界报立,是名一福。复有人言:是福不可量,(不)可以譬喻知: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,皆盲无目,有一人能治令差,是为一福。一切人皆被毒药,一人能治令差;一切人应死,一人能救之令脱;一切人破戒,破正见,一人能教令得净戒、正见;如是等为一福。复有人言:是福不可量,不可譬喻。是菩萨入第三阿僧祇中,心思大行,种是三十二相因缘。以是故,是福无能量,唯佛能知。
问曰:菩萨几时能种三十二相?答曰:极迟百劫,极疾九十一劫。释迦牟尼菩萨九十一大劫行办三十二相。如经中言:过去久远,有佛名弗沙。时有二菩萨:一名释迦牟尼,一名弥勒。弗沙佛欲观释迦牟尼菩萨心纯淑未?即观见之,知其心未纯淑,而诸弟子心皆纯淑。又弥勒菩萨心已纯淑,而弟子未纯淑。是时弗沙佛如是思惟:一人之心易可速化,众人之心,难可疾治。如是思惟竟,弗沙佛欲使释迦牟尼菩萨疾得成佛,上雪山上,于宝窟中入火定。是时,释迦牟尼菩萨作外道仙人,上山采药。见弗沙佛坐宝窟中,入火定,放光明。见已,心欢喜信敬,翘一脚立,叉手向佛,一心而观,目未曾眴,七日七夜,以一偈赞佛:
天上天下无如佛,十方世界亦无比,世界所有我尽见,一切无有如佛者!
七日七夜谛观世尊,目未曾眴,超越九劫,于九十一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问曰:若释迦牟尼菩萨聪明多识,能作种种好偈,何以故七日七夜一偈赞佛?答曰:释迦牟尼菩萨贵其心思,不贵多言。若更以余偈赞佛,心或散乱,是故七日七夜以一偈赞佛。
问曰:释迦牟尼菩萨,何以心未纯淑而弟子纯淑?弥勒菩萨心纯淑,而弟子未纯淑?答曰:释迦牟尼菩萨,饶益众生心多,自为身少故;弥勒菩萨多为己身,少为众生故。
从鞞婆尸佛至迦叶佛,于其中间九十一大劫,种三十二相业因缘竟,六波罗蜜满。何等六?檀波罗蜜,尸罗波罗蜜,羼提波罗蜜,毗梨耶波罗蜜,禅波罗蜜,般若波罗蜜。
问曰:檀波罗蜜云何满?答曰:一切能施,无所遮碍,乃至以身施时,心无所惜。譬如尸毗王以身施鸽。释迦牟尼佛本身作王,名尸毗。是王得归命救护陀罗尼,大精进,有慈悲心,视一切众生,如母爱子。时世无佛,释提桓因命欲终,自念言:何处有佛一切智人?处处问难,不能断疑,知尽非佛,即还天上,愁忧而坐。巧变化师毗首羯磨天
问曰:天主何以愁忧?答曰:我求一切智人不可得,以是故愁忧。毗首羯磨言:有大菩萨,布施、持戒、禅定、智慧具足,不久当作佛。帝释以偈答曰:
菩萨发大心,鱼子庵树华,三事因时多,成果时甚少!
毗首羯磨答曰:是优尸那种尸毗王,持戒、精进、大慈、大悲,禅定、智慧,不久作佛。释提桓因语毗首羯磨:当往试之,知有菩萨相不?汝作鸽,我作鹰,汝便佯怖入王腋下,我当逐汝。毗首羯磨言:此大菩萨,云何以此事恼!释提桓因说偈言:
我亦非恶心,如真金应试;以此试菩萨,知其心定不。
说此偈竟,毗首羯磨即自变身作一赤眼赤足鸽,释提桓因自变身作一鹰;急飞逐鸽,鸽直来入王腋底,举身战怖,动眼促声。
是时众多人,相与而语曰:是王大慈仁,一切宜保护。
如是鸽小鸟,归之如入舍;菩萨相如是,作佛必不久。
是时鹰在近树上,语尸毗王;还与我鸽,此我所受!王时语鹰:我前受此,非是汝受;我初发意时受此,一切众生皆欲度之。鹰言:王欲度一切众生,我非一切耶?何以独不见愍而夺我今日食?王答言:汝须何食?我作誓愿,其有众生来归我者,必救护之。汝须何食,亦当相给。鹰言:我须新杀热肉。王念言:如此难得,自非杀生,何由得也!我当云何杀一与一!思惟心定,即自说偈:
是我此身肉,恒属老病死,不久当臭烂,彼须我当与。
如是思惟已,呼人持刀,自割股肉与鹰。鹰语王言:王虽以热肉与我,当用道理,令肉轻重得与鸽等,勿见欺也!王言持称来!以肉对鸽,鸽身转重,王肉转轻。王令人割二股,亦轻不足;次割两踹、两臗、两乳、颈、脊、举身肉尽,鸽身犹重,王肉故轻。是时近臣内戚,安施帐幔,却诸看人;王今如此,无可观也!尸毗王言:勿遮诸人,听令入看!而说偈言:
天人阿修罗,一切来观我!大心无上志,以求成佛道。
若有求佛道,当忍此大苦;不能坚固心,则当息其意。
是时,菩萨以血涂手,攀称欲上,定心以身尽以对鸽。鹰言:大王!此事难办,何用如此?以鸽还我!王言:鸽来归我,终不与汝。我丧身无量,于物无益,今欲以身求易佛道。以手攀称,尔时,菩萨肉尽筋断,不能自制,欲上而堕。自责心言:汝当自坚,勿得迷闷!一切众生堕忧苦大海,汝一人立誓欲渡一切,何以怠闷!此苦甚少,地狱苦多,以此相比,于十六分犹不及一,我今有智慧、精进、持戒、禅定,犹患此苦,何况地狱中人无智慧者?是时菩萨一心欲上,复更攀称,语人扶我,是时菩萨心定无悔。诸天、龙王、阿修罗、鬼、神、人民皆大赞言:为小鸟乃尔,是事希有!即时天地为六种震动,大海波扬,枯树生华,天降香雨及散名华,天女歌赞必得成佛。是时四方神仙皆来赞言:是真菩萨,必早成佛!鹰语鸽言:众试如此,不惜身命,是真菩萨!即说偈言:
慈悲地中生,一切智树牙,我曹当供养,不应施忧恼!
毗首羯磨语释提桓因言:天主!汝有神力,可令此王身得平复。释提桓因言:不须我也。此王自作誓愿,大心欢喜,不惜身命,感发一切令求佛道。帝释语人王言:汝割肉辛苦,心不恼没耶?王言:我心欢喜,不恼不没。帝释言:谁当信汝心不没者?是时菩萨作实誓愿:我割肉血流,不嗔不恼,一心不闷以求佛道者,我身当即平复如故。即出语时,身复如本。人天见之,皆大悲喜,叹未曾有。此大菩萨必当作佛,我曹应当尽一心供养。愿令早成佛道,当念我等!是时释提桓因、毗首羯磨,各还天上。如是等种种相,是檀波罗蜜满。
问曰:尸罗波罗蜜云何满?答曰:不惜身命,护持净戒,如须陀须摩王,以劫磨沙波陀大王故,乃至舍命不犯禁戒。昔有须陀须摩王,是王精进持戒,常依实语。晨朝乘车,将诸彩女入园游戏。出城门时,有一婆罗门来乞,语王言:王是大福德人,我身贫穷,当见愍念,赐[(句-口)@亡]少多!王语言:诺!敬如来告,当相布施,须我出还。作此语已,入园澡浴嬉戏。时有两翅王,名曰鹿足,空中飞来,于彩女中捉王将去,譬如金翅鸟海中取龙。诸女啼哭,号恸一园;惊城内外,搔扰悲惶。鹿足负王,腾跃虚空,至所住山,置九十九诸王中。须陀须摩王涕零如雨,鹿足语言:大刹利王!汝何以啼如小儿?人生有死,合会有离。须陀须摩王答言:我不畏死,自恨失信。我从生已来,初不妄语。今日晨朝出门时,有一婆罗门来从我乞,我时许言还当布施。不虑无常,孤负彼心,自招欺罪,是故啼耳!鹿足王言:汝意欲尔,畏此妄语,听汝还去七日,布施婆罗门讫便来还。若过七日不还,我有翅力,取汝不难。须陀须摩王得还本国,恣意布施,立太子为王,大会人民忏谢之言:我智不周物,治多不如法,当见忠恕!如我今日身非己有,正尔还去。举国人民及诸亲戚,叩头留之。愿王留意,慈荫此国,勿以鹿足鬼王为虑也!当设铁舍奇兵,鹿足虽神,不畏之也!王言:不得尔也!而说偈言:
实语第一戒,实语升天梯,实语为大人,妄语入地狱。
我今守实语,宁弃身寿命,心无有悔恨。
如是思惟已,王即发去,到鹿足王所。鹿足遥见,欢喜而言:汝是实语人,不失信要。一切人皆惜身命,汝从死得脱,还来赴信,汝是大人!尔时、须陀须摩王赞实语:实语是为人,非实语非人。如是种种赞实语,诃妄语。鹿足闻之,信心清净。语须陀须摩王言:汝好说此,今相放舍,汝得解脱。九十九王亦布施汝,随意各还本国。如是语已,百王各得还去。如是等种种相,是为尸罗波罗蜜满。
问曰:羼提波罗蜜云何满?答曰:若人来骂,挝捶割剥,支解夺命,心不起嗔。如羼提比丘为迦梨王截其手、足、耳、鼻,心坚不动。
问曰:毗梨耶波罗蜜云何满?答曰:若有大心勤力,如大施菩萨为一切故;以此一身,誓抒大海,令其干尽,定心不懈。亦如赞弗沙佛,七日七夜翘一脚,目不眴。
问曰:禅波罗蜜云何满?答曰:如一切外道禅定中得自在。又如尚阇梨仙人,坐禅时无出入息,鸟于螺髻中生子,不动不摇,乃至鸟子飞去。
问曰:般若波罗蜜云何满?答曰:菩萨大心思惟分别,如劬嫔陀婆罗门大臣,分阎浮提大地作七分。若干大城、小城、聚落村民,尽作七分。般若波罗蜜如是。
是菩萨六波罗蜜满,在迦叶佛所作弟子,持净戒,行功德,生兜率天上。
问曰:菩萨何以生兜率天上,而不在上生、不在下生;是大有福德,应自在生?答曰:有人言:因缘业熟,应在是中生。
复次,下地中结使厚浊,上地中结使利,兜率天上结使不厚不利,智慧安隐故。
复次,不欲过佛出世时故;若于下地生命短,寿终时佛未出世;若于上地生命长,寿未尽复过佛出时;兜率天寿,与佛出时会故。
复次,佛常居中道故。兜率天于六天及梵之中,上三下三;于彼天下生中国,中夜降神,中夜出迦毗罗婆国,行中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;中道为人说法,中夜入无余涅槃。好中法故,中天上生。如是菩萨兜率天上生竟。以四种观人间:一者、观时,二者、观土地,三者、观种姓,四者、观生处。云何观时?时有八种,佛出其中:第一、人长寿八万四千岁时;第二、人寿七万岁;第三、人寿六万岁;第四、人寿五万岁;第五、人寿四万岁;第六、人寿三万岁;第七、人寿二万岁;第八、人寿百余岁。菩萨如是念:人寿百岁,佛出时到;是名观时。云何观土地?诸佛常在中国生,多金银宝物,饮食丰美,其土清净。云何观种姓?佛生二种姓中,若刹利,若婆罗门。刹利种势力大故,婆罗门种智慧大故。随时所贵者,佛于中生。云何观生处?何等母人能怀那罗延力菩萨?亦能自护净戒?如是观竟,唯中国迦毗罗婆净饭王后能怀菩萨。如是思惟已,于兜率天下,不失正慧入于母胎。
问曰:何以故一切菩萨末后身从天上来,不从人中来?答曰:乘上道故,六道之中天道最上。
复次,天上下时,种种瑞应未曾所有;若从人道,人道不能有此。
复次,人敬重天故。
问曰:一切人以垢心有相续入母胎,一切邪慧相应,云何名菩萨正慧入母胎?答曰:有人言:有相续时,一切众生邪慧心入母胎,菩萨忆念不失故,名正慧入母胎。中阴中住则知中阴住,入胎时知入胎,歌罗逻时知住歌罗逻(受胎七日赤白精和合时也),頞浮陀(二七时如茧胞状也)时知住頞浮陀,伽那时知住伽那(三七日时如凝酪名也),五疱时知住五疱,出生时知出生;是中忆念不失,是名正慧入母胎。
复次,余人在中阴住时,若男于母生欲染心,此女人与我从事,于父生嗔恚;若女,于父生染欲心,此男子与我从事,于母生嗔恚。如是嗔恚心、染欲心,菩萨无此。菩萨先已了知是父,是母,是父母能长养我身,我依父母生身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是净心念父母相续入胎,是名正慧入母胎。是菩萨满十月,正慧不失念。出胎,行七步,发口言:是我末后身。乃至将示相师,汝观我子实有三十二大人相不?若有三十二相具足者,是应有二法:若在家当为转轮圣王,若出家当成佛。诸相师言:地天太子实有三十二大人相,若在家者当作转轮王;若出家者当成佛。王言:何等三十二?相师答言:一者、足下安平立相:足下一切著地,间无所受,不容一针。二者、足下二轮相:千辐辋毂,三事具足,自然成就,不待人工,诸天工师毗首羯磨,不能化作如是妙相。
问曰:何以故不能?答曰:是毗首羯磨诸天工师,不隐没智慧,是轮相善业报;天工师生报得智慧,是轮相行善根智慧得;是毗首羯磨一世得是智慧,是轮相从无量劫智慧生。以是故,毗首羯磨不能化作,何况余工师?三者、长指相:指纤长端直,次第[月+庸]好,指节参差。四者、足跟广平相。五者、手足指缦网相:如雁王张指则现,不张则不现。六者、手足柔软相:如细劫波毳,胜余身分。七者、足趺高满相:以足蹈地,不广不狭。足下色如赤莲华,足指间网及足边色如真珊瑚,指爪如净赤铜,足趺上真金色,足趺上毛青毗琉璃色。其足严好,譬如杂宝屐,种种庄饰。八者、伊泥延[月+耑]相:如伊泥延鹿王[月+耑],随次[月+庸]纤。九者、正立手摩膝相:不俯不仰,以掌摩膝。十者、阴藏相:譬如调善象宝、马宝。
问曰:若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,诸弟子何因缘见阴藏相?答曰:为度众人决众疑故,示阴藏相。复有人言:佛化作马宝、象宝,示诸弟子言:我阴藏相亦如是。十一者、身广长等相:如尼拘卢陀树,菩萨身脐为中,四边量等。十二者、毛上向相:身有诸毛,生皆上向而靡。十三者、一一孔一毛生相:毛不乱,青琉璃色,毛右旋上向。十四者、金色相。
问曰:何等金色?答曰:若铁在金边则不现,今现在金比佛在时金则不现,佛在时金比阎浮那金则不现,阎浮那金比大海中转轮圣王道中金沙则不现,金沙比金山则不现,金山比须弥山金则不现,须弥山金比三十三诸天缨络金则不现,三十三诸天缨络金比炎摩天金则不现,炎摩天金比兜率陀天金则不现,兜率陀天金比化自在天金则不现,化自在天金比他化自在天金则不现,他化自在天金比菩萨身色则不现。如是色,是名金色相。十五者、丈光相:四边皆有一丈光,佛在是光中端严第一,如诸天诸王宝光明净。十六者、细薄皮相:尘土不著身,如莲华叶不受尘水。若菩萨在干土山中经行,土不著足;随蓝风来,吹破土山令散为尘,乃至一尘不著佛身。十七者、七处平满相:两手、两足、两肩、项中,七处皆平满端正,色净胜余身体。十八者、两腋下平满相:不高不深。十九者、上身如师子相。二十者、大身直身相:于一切人中,身最大而直。二十一者、肩圆好相:一切治肩无如是者。二十二者、四十齿相:不多不少,余人三十二齿,身三百余骨,头骨有九;菩萨四十齿,头有一骨。菩萨齿骨多,头骨少;余人齿骨少,头骨多。以是故,异于人身。二十三者、齿齐相:诸齿等,无粗无细,不出不入。齿密相,人不知者,谓为一齿,齿间不容一毫。二十四者、牙白相:乃至胜雪山王光。二十五者、师子颊相:如师子兽中王平广颊。二十六者、味中得上味相。有人言:佛以食著口中,一切食皆作最上味。何以故?是一切食中有最上味因故。无是相人,不能发其因故,不得最上味。复有人言:若菩萨举食著口中,是时咽喉边两处流注甘露,和合诸味,是味清净故,名味中得上味。二十七者,大舌相:是菩萨大舌,从口中出,覆一切面分乃至发际;若还入口,口亦不满。二十八者、梵声相:如梵天王五种声,从口出:一、甚深如雷;二、清彻远闻,闻者悦乐;三、入心敬爱;四、谛了易解;五、听者无厌。菩萨声音亦如是,五种声从口中:出迦陵毗伽声相,如迦陵毗伽鸟声可爱;鼓声相,如大鼓音深远。二十九者、真青眼相:如好青莲华。三十者、牛眼[目+妾]相:如牛王眼[目+妾],长好不乱。三十一者、顶髻相:菩萨有骨髻,如拳等,在顶上。三十二者、白毛相:白毛眉间生,不高不下,白净右旋,舒长五尺。相师言:地天太子三十二大人相如是,菩萨具有此相。
问曰: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,菩萨亦有三十二相,有何差别?答曰:菩萨相者,有七事胜转轮圣王相。菩萨相者:一、净好;二、分明;三、不失处;四、具足;五、深入;六、随智慧行,不随世间;七、随远离。转轮圣王相不尔。
问曰:云何名相?答曰:易知故名相,如水异火,以相故知。
问曰:菩萨何以故三十二相不多不少?答曰:有人言:佛以三十二相庄严身者,端正不乱故。若少者身不端正,若多者佛身相乱;是三十二相端正不乱,不可益,不可减,犹如佛法不可增、不可减,身相亦如是。
问曰:菩萨何以故以相严身?答曰:有人见佛身相,心得净信,以是故以相严身。
复次,诸佛以一切事胜故,身色、威力,种姓、家属,智慧、禅定、解脱,众事皆胜;若佛不庄严身相,是事便少。
复次,有人言: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是身中,若身相不端严,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住此身中。譬如人欲取豪贵家女,其女遣使语彼人言:若欲娶我者,当先庄严房室,除却污秽,涂治香熏,安施床榻,被蓐綩綖,帏帐幄幔,幡盖华香,必令严饰,然后我当到汝舍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复如是,遣智慧使,未来世中到菩萨所言:若欲得我,先修相好以自庄严,然后我当住汝身中;若不庄严身者,我不住也。以是故,菩萨修三十二相自庄严身,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。
是时,菩萨渐渐长大,见老病死苦,厌患心生,夜半出家,六年苦行,食难陀婆罗门女益身十六功德石蜜乳糜。食竟,菩提树下破万八千亿鬼兵魔众已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问曰:得何功德故名为佛?答曰:得尽智,无生智故,名为佛。复有人言:得佛十力、四无所畏、十八不共法、三达无碍,三意止;一者、受教敬重,佛无喜;二者、不受教不敬重,佛无忧;三者、敬重不敬重,心无异。大慈、大悲、三十七道品,一切诸法总相别相悉知故,故名为佛。
问曰:何以故未得佛道名为菩萨,得佛道不名为菩萨?答曰:未得佛道,心爱著求,欲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以是故名菩萨;已成佛道,更得佛种种异大功德故,更有异名名为佛。譬如王子未作王,名为王子;已作王,不复名王子。既为王,虽是王子,不名王子;菩萨亦如是,未得佛道,名为菩萨,已得佛道,名为佛。声闻法中,迦旃延尼子弟子辈,说菩萨相义如是。
摩诃衍人言:是迦旃延尼子弟子辈,是生死人,不诵不读摩诃衍经,非大菩萨!不知诸法实相,自以利根智,于佛法中作论议,诸结使、智、定、根等于中作义,尚处处有失,何况欲作菩萨论议?譬如少力人,跳小渠尚不能过,何况大河?于大河中则知没失。
问曰:云何失?答曰:上言三阿僧祇劫过名为菩萨。三阿僧祇中,头、目、髓、脑布施,心无有悔,是阿罗汉、辟支佛所不能及。如昔菩萨为大萨陀婆,渡大海水,恶风坏船。语众贾人:捉我头发手足,当渡汝等。众人捉已,以刀自杀。大海水法不停死尸,即时疾风吹至岸边。大慈如是而言非者,谁是菩萨?第二阿僧祇劫行满,未入第三阿僧祇时,于然灯佛所受记为佛,即时上升虚空,见十方佛,于虚空中立,赞然灯佛。然灯佛言:汝过一阿僧祇劫,当得作佛,名释迦牟尼。得记如是,而言尔时未是菩萨,岂非大失!迦旃延尼子弟子辈言:三阿僧祇劫中未有佛相,亦无种佛相因缘,云何当知是菩萨?一切法先有相,然后可知其实,若无相则不知。摩诃衍人言:受记为佛,上升虚空,见十方佛,此非大相耶?为佛所记当得作佛,得作佛者此是大相,舍此大相而取三十二相!三十二相,转轮圣王亦有,诸天魔王亦能化作此相。难陀、提婆达等皆有三十相;婆跋隶婆罗门有三相,摩诃迦叶妇有金色相;乃至今世人亦各各有一相、二相:若青眼、长臂、上身如师子;如是等种种或多或少,汝何以重此相?何经中言三阿僧祇劫中菩萨不种相因缘?如难陀澡浴鞞婆尸佛,愿得清净端正;于辟支佛塔,青黛涂壁,作辟支佛像,因而作愿,愿我恒得金色身相;又作迦叶佛塔中级;以此三福因缘,世世受乐,处处所生,恒得端严。是福之余,生迦毗罗婆释种中,为佛弟子,得三十大人相,清净端正,出家得阿罗汉道。佛说于五百弟子中,难陀比丘端正第一。此相易得,云何言于九十一大劫中种,余一生中得?是为大失!汝言初阿僧祇劫中,不知当作佛,不作佛;二阿僧祇劫中,知当作佛,不自称说;三阿僧祇劫中,知得作佛,能为人说,佛何处说是语?何经中有是语?若声闻法三藏中说?若摩诃衍中说?迦旃延尼子弟子辈言:虽佛口三藏中不说,义理应尔,阿毗昙鞞婆沙菩萨品中如是说。答曰:摩诃衍中说:初发心是时知我当作佛。如阿遮罗菩萨于长手佛边初发心时,乃至金刚坐处成佛道,于其中间,颠倒不净心不生。如首楞严三昧中四种菩萨,四种受记:有未发心而授记;有适发心而授记;有于前授记,他人尽知,己身不知;有于前授记,他人己身尽知。汝云何言于二阿僧祇劫,知受记而不自称说?
复次,佛言无量阿僧祇劫作功德,欲度众生,何以故言于三阿僧祇劫?三阿僧祇劫有量有限。
问曰:摩诃衍中虽有此语,我亦不都信。答曰:是为大失!是佛真法,佛口所说,汝无反复!汝从摩诃衍中出生,云何言我不都信?
复次,摩诃衍论议,此中应广说。
复次,说是三十二相业因缘,欲界中种,非色、无色界中种。无色界以无身无色,是三十二相是身庄严故,无色界中不得种可尔,色界中何以不得种?色界中大有诸梵王,常请佛初转法轮,是智慧清净,能求佛道,何以言不得种三十二相因缘?又言人中得种非余道,如婆伽度龙王十住菩萨,阿那婆达龙王七住菩萨,罗睺阿修罗王亦是大菩萨,复何以言余道不得种三十二相因缘?汝言人中阎浮提种,郁怛罗越不可种,有义,彼中人无吾我,著乐不利根故。劬陀尼、弗婆提二处,福德、智慧、寿命胜阎浮提,何以不得种?
复次,汝言一思种一相,是心弹指顷六十生灭,一心中不住,是一心中无力不住,不能分别,云何能种大人相?此大人相不应不了心得种,以是故,多思和合能种一相。如重物一人不能担,必须多人力。如是种相,要得大心多思和合,尔乃得种。以是故,名百福相。百大心思种,是名百福相,不应一思种一相。余事尚不得一思种一事,何况百福相!何以故言释迦文尼菩萨心未纯淑,弟子心纯淑;弥勒菩萨心纯淑,弟子心未纯淑?是语何处说?三藏中、摩诃衍中无是事,此言自出汝心。汝但见释迦文尼菩萨于宝窟中见弗沙佛,七日七夜以一偈赞:弥勒菩萨亦种种赞弗沙佛,但阿波陀经中不说,汝所不知。无因缘故,汝便谓弥勒弟子心未纯淑,如是皆为违失!汝言菩萨一切物能施,无所爱惜,如尸毗王为鸽故,割肉与鹰,心不悔恨。如以财宝布施,是名下布施;以身布施,是名中布施;种种施中心不著,是为上布施。汝何以赞中布施为檀波罗蜜满?此施虽心大多慈悲,有知智慧,有不知智慧。如人为父母亲属不惜身,或为主不惜身,以是故,知为鸽不惜身,是中布施。
问曰:菩萨为一切众生,为父为主者,为一切人故,以是故非直不惜身为檀波罗蜜满。答曰:虽为一切众生,是心不清净,不知己身无吾我;不知取者无人无主;不知所施物实性,不可说一,不可说异。于是三事心著,是为不清净,于世界中得福报,不能直至佛道。如说般若波罗蜜中三事不可得,亦不著,是为具足檀波罗蜜满。如是乃至般若波罗蜜能分大地、城郭、聚落作七分,是为般若波罗蜜满。是般若波罗蜜无量无边,如大海水,诸天、圣人、阿罗汉、辟支佛,乃至初行菩萨,尚不能知其边涯,十地住菩萨乃能知,云何汝言能分大地、城郭、聚落作七分,是名般若波罗蜜满?是事是算数法,能分地是世俗般若波罗蜜中少许分,譬如大海水中一渧两渧。实般若波罗蜜名三世诸佛母,能示一切法实相。是般若波罗蜜无来处,无去处,一切处求不可得。如幻、如响、如水中月,见便失。诸圣人怜愍故,虽一相,以种种名字,说是般若波罗蜜诸佛智慧宝藏,汝言大失!汝言四种观:观时、观土地、观种族、观生处。人寿八万岁佛出,七、六、五、四、三、二万岁中佛出,世人寿百岁是佛出时。若诸佛常怜愍众生,何以止八种时中出世,余时不出?佛法不待时,如好药服时便差病,佛法亦如是不待时。
问曰:虽菩萨怜愍众生,诸佛不待时,过八万岁人长寿、多乐,染爱等结使厚,根钝,非可化时。若百岁后,人短寿,苦多,嗔恚等诸结使更厚。此乐时、苦时,非得道时,以是故佛不出世。答曰:诸天寿出千万岁,有先世因缘,虽多乐,染爱厚,能得道,何况人中不大乐?三十六种不净,易可教化,以是故,人寿过八万岁佛应出。是中人无病心乐故,人皆利根福德;福德利根故,应易得道。
复次,师子鼓音王佛时,人寿十万岁;明王佛时,人寿七百阿僧祇劫;阿弥陀佛国,人寿无量阿僧祇劫,汝云何言过八万岁佛不出世?
问曰:摩诃衍经有此事,我法中无十方佛,唯过去释迦文尼、拘陈若等一百佛,未来弥勒等五百佛。答曰:摩诃衍论中,种种因缘说三世十方佛。何以故?十方世界有老、病、死,淫、怒、痴等,以是故佛应出其国。如经中说:无老、病、死、烦恼者,诸佛则不出世。
复次,多病人应有多药师。汝等声闻法,长阿含中毗沙门王以偈白佛:稽首去、来、现在诸佛,亦复归命释迦文佛。汝经说过去、未来、现在诸佛,言稽首;释迦文尼佛,言归命。以此故知现在有余佛。若无余国佛,何以故前稽首三世佛,后别归命释迦文尼佛?此王未离欲,在释迦文尼佛所得道,敬爱心重故归命,于余佛所直稽首。
问曰:佛口说一世间无一时二佛出,亦不得一时二转轮王出,以是故,不应现在有余佛。答曰:虽有此言,汝不解其义。佛说一三千大千世界中,无一时二佛出,非谓十方世界无现在佛也。如四天下世界中,无一时二转轮圣王出,此大福德人,无怨敌共世故,以是故四天下一转轮圣王。佛亦如是,于三千大千世界中,亦无二佛出。佛及转轮圣王,经说一种,汝何以信余四天下更有转轮圣王,而不信余三千大千世界中更有佛?
复次,一佛不能得度一切众生,若一佛能度一切众生者,可不须余佛,但一佛出。如诸佛法,度可度众生已而灭,如烛尽火灭,有为法无常性空故;以是故,现在应更有余佛。
复次,众生无量,苦亦无量,是故应有大心菩萨出,亦应有无量佛出世度诸众生。
问曰:如经中说:无量岁中佛时时出,譬如沤昙婆罗树华时时一出。若十方佛充满,佛便易出易得,不名为难值!答曰:不尔!为一大千世界中,佛无量岁时时出,不言一切十方世界中难。亦为罪人不知恭敬,不勤精进求道,以是故语言:佛无量岁时时一出。又此众生众多罪报故,堕恶道中,无量劫尚不闻佛,何况见佛?以是人故,言佛出世难。
问曰:若现在十方多有诸佛菩萨,今一切众生罪恶苦恼,何以不来度之?答曰:众生无量阿僧祇劫罪垢深厚,虽有种种余福,无见佛功德故不见佛。如偈说:
好福报未近,衰罪未除却,现前不能见,大德有力人。
大德诸圣人,心亦无分别,慈悲一切人,一时欲令度。
众生福德熟,智慧根亦利,若为现度缘,即时得解脱。
譬如大龙王,随愿雨众雨,罪福随本行,各各如所受。
问曰:若自有福德,自有智慧,如是人佛能度;若无福德、智慧,佛不度。若尔者,自有福德、智慧,不待佛度!答曰:此福德、智慧,从佛因缘出。若佛不出世,诸菩萨以十善因缘,四无量意,后世罪福报,种种因缘教导。若无菩萨,有种种经中说:人得此法,行福德因缘。
复次,人虽有福德、智慧,若佛不出世,是世界中受报,不能得道;若佛出世,乃能得道,是为大益。譬如人虽有目,日不出时,不能有所见,要须日明,得有所见,不得言我有眼,何用日为!如佛说内外因缘,能生正见:一、从他闻法;二、内自如法思惟。福德事故能生善心,利根智慧故,能如法思惟,以是知从佛得度。如是等种种,多有违错!欲作般若波罗蜜论议故,不能复广论余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