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十四章 四圣谛

 

    第十四章 四圣谛

   (第一节)“世尊告诸比丘:如小绵丸、小劫贝华丸,置四局衢道头,四方风吹,则随风去向于一方。如是,若沙门、婆罗门于苦圣谛不如实知,于 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,当知彼沙门、婆罗门常观他面,常随他说,以不如实知故,闻彼所说,趣说而受,当知此人不宿修习智慧故 ”。“譬如因陀罗柱,铜铁作之,于深入地中,四方猛风不能令动。如是,沙门、婆罗门于苦圣谛如实知,于苦集灭道四圣谛如实知者, 当知是沙门、婆罗门不视他面,不随他语,是沙门、婆罗门智慧坚固,本随习故,不随他语。是故,比丘!于四圣谛当勤方便,起增上欲,精进修学” 佛陀做一个满重要的法义分析。

   【法义分享】学佛者、修行人若于四圣谛没有如实深观体证,那就会如同小绵花丸一样,一会儿飘东、一会儿飘西,到处去找人、找法,所以常观他面,常随他 说。而所亲近、所认定的善知识,是否有正知正见、是否体证正确,也没有能力深入辨别。如果能够对四圣谛进行如实深观体证,那就如同地基深入地中,很稳固的 铜铁柱,任四方猛风吹袭,亦不能动摇。因本身有正知正见,能深观世间的实相,所以不视他面、不随他语。但要来到此阶段,通常都需要经过很多很多的波折。

   这一经有满重要的一个启示,也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地去体会。如果还没有到达见法、证果、究竟,甚至更深入讲究竟解脱以前,内心一定还有苦、不安,只是你愿 不愿意如实去面对,愿不愿意认真去找而已。一般人在找法的过程之中,却常常都是依人而不依法,第一阶段就是依人而不依法。

   一般众生都是一直去找大师、找名师,“名”是很有名的,都去找很有名的法师,很有名的老师,很有名的上师,很有名的那些大师, “常观他面、常随他说”,都随著大师这样带来带去、带来带去。为什么一般众生会一直形成“依人不依法” 呢?因为他本身对于真理实相,对苦、集、灭、道,没有真正深刻地去体悟,更具体一点讲,就是他没有见到法,没有见到三法印,没有见到四圣谛,对实相无知、 不了解。所以,他说要找法、找法,要找那些善知识来告诉他:法、真理是什么,但是因为他本身没有实修、没有亲证到,只是以前所听闻的过程,人家说某某大师 很有名啊!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啊!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最有修行、最有体证,因此都去找“名”师啊!都去找那个“名 ”师啦,就这样。

   常常一个这样的心态,跟随此人一段期间之后,发现还是没有找到他所要的,或是失望、挫折,然后又再离开、又再找。当然,有的人还会知道要离开再去找,有 的人一辈子就ㄧ直跟下去。佛陀就跟我们讲,如果一个人没有见到四圣谛,没有见到苦、集、灭、道,没有看到三法印,就会像轻飘飘的棉花,因为棉花很轻,轻飘 飘的棉花放在十字路口间,在这大道上的十字路口,它会随著风吹到哪里,它就飘向哪里,它是浮而无根,没有知见,没有自己的一些体会,于是就变成人家说什 么、就信什么。

   当他越抓越苦时,就会形成病急乱投医,因此就会到处去找名师,听人家讲说某某人神通广大,有神通力,某某人法力无边,某某人是很厉害,有很高的那些秘 法,所以你要赶快去挖……。这些都是很正常、很正常的过程,一开始说你要到达后面“如铜铁柱”这样 很稳,四方八面的风都吹不动,不容易啊!不容易啊!所以,你没有经历过这一种“依人”,然后又让你很失望的这些过程,你很难知道 什么叫做真正的“依法”,你还是要经历过很多的这些挫折、波折之后,到后来才能够真正来到“依法不依人 ”。

   再者,比较深入的讲,如果一个人认为说他是善知识,他为人老师、为人法师、为人导师,但是假如他本身没有体证无常、无我,又如何引导众生去体证无常、无 我法印?!如果本身没有来到依法、法住法界,本身没有来到自依止、法依止,他怎么引导众生来到自依止、法依止?!如果你本身是盲目的,怎么样引导众生?! 很容易形成以盲引盲的这种现象,这又是一个满严重的问题。因为通常在引导的人,大多数不知道自己是盲,这是很严重的问题,所谓“以盲引盲 ”的一种现象。他本身是盲,没有真正体证到法,没有真正证到“无我”,他没办法真正做到自依止、法依止,这样以盲引 盲,这种情况很难照见到自己是盲。

   如果能够虚心地反观、照见到,这个现象很容易就可以自己破除掉,能够照见到自己的不足,照见到自己内心的苦、内心的不安,能够照见到自己是在以盲引盲, 这时候他一定会虚心地再继续学习。就是因为不知道,于是就继续以盲引盲的现况,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他本身不知道怎么样回到自依止、法依止?于是又不断地引导 众生来依人、去抓人,去依靠他、依赖他,于是就变成一直要强调他的重要、地位的崇高,然后他有什么秘法给你,对他越死忠或是对他越恭敬,对他越供养越多, 他就传给你越多,把法都变成是生意的买卖,都是不应该的。

   所以,佛陀就告诉我们,如果你本身不能够回来亲知、亲证“三法印”、“四圣谛”,还不知道法是什么, 内心还没办法安心,于是就一直要去找名师、去找人。如果你所依附的人,他本身是盲、是明,你没有能力去分辨的。最近有一些人私下跟我在谈,有时候他就会觉 得说“唉!我过去走了十几年的这些冤枉路!”一想起来又有点愤慨,我就跟他讲:你也不用挫折啦!也不用自责啦!因为你没有这些过 程,很难珍惜我们当下所跟你分享的这些。那些你过去所走的这些,也没有白浪费,问题是我们就是要现在当下,真正回到自依止、法依止,要回来自己去亲证,不 要依靠别人。善知识只是协助你去体证,他只是一个“指月的手指”而已,善知识只是一个“指月的手指”, 他只是协助你去看到真理实相。

   真正的善知识,他只是协助你去看到真理实相,一般众生或是以盲引盲的那些善知识,他是引导你去抓这个手指,去抓住那个大师啊!对他的依靠越抓越强,一般 众生一开始大部分都是很难超出“见指不见月”这些都是成长的过程,是很容易犯的毛病,也是很正常的过程,佛陀就讲,如果你没有亲 知、亲见、亲证,你就会常观他面、常随他说,都是常常去抓住一个人,或是不断地一直东奔西跑的去抓人、依人。如果真正见到法,你可以超越一切的善知识,也 可以超越一切的书本、经典、教理,因为法是无所不在的,而且“法”绝对不是密藏在某人的身上。

   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还是盲,还没有到达究竟,现在只能够说将我所知道的告诉众生,如实知、如实见,如实的如实而语,讲我所知道、体证到的,自己还没有到 达究竟,也如实而说,这样就没关系!一方面他本身也会继续上进,也会协助引导大家继续提升,就像这个地区,没有够资格的老师,我现在读到高中,知道我现在 还不足,但是现在因为这个地区师资不够,我就教导那些国小的学生,这样可以啊!问题是,很多人一当起人家的老师之后,都忘了我是谁,也不知道自己还没有到 达,然后就标起大师的名号,“我是大师啊!我是什么……,我是佛啊!我是法王啊!我是怎么样啊! ……”你不知道自己不足,没有继续突破,就是继续以盲引盲。

   如果你知道自己不足,很不错!会继续虚心用功学习,而且在引导众生的过程中,绝对不会有我慢。像泰国的阿姜曼尊者,他的心路历程也满不错的,本身也很努 力认真地在修行,当他证到二果的时候,知道自己还有不足,但是在当时泰国的僧团里面,能够证到二果的已经不多,他自己的很多问题去请教别人,别人也都没办 法解答,于是一方面他自己又继续用功、实修实证,一方面当然也默默的再找寻。当然,他在证到二果的情况之下,已经是少有的善知识,很多人也跟著他学习,他 也是一边协助这些比丘成长,一边也知道自己的不足,又继续努力,这样没错啊!这样很好啊!他知道自己还有不足,知道自己还没有到达究竟解脱,这就是说我现 在盲、我知道,但是我是协助这些更有需要的人,让他们也成长,这样没关系!

   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实证实修、实际体证到,就可以“老神在在”啦!因为自己真的有亲证到、体证到,那些大师、法师讲的是真、是 假,你会不会很清楚?必然会很清楚知道此人讲得正不正确,他讲的是不是法印、是不是真理、是不是实相?你可以很清楚啊!当你真正没有我慢时,这个人有多少 我慢?有没有我慢?你都是很清楚的。当你这一面镜子是很明、很平,对方的心镜有多少的凹凹凸凸,你都可以很清楚的。但那是解脱者的境界,你的境界要比他 高、你才知道,如果你的境界没有比他高,你是不知道的。如果你还没有证到初果,你不知道证初果的人的内心世界;如果你还没有证到四果,你不知道阿罗汉的内 心世界,没办法体证的。如果你有虚心学习,可以知道他的体证比你高。如果你有体证到初果以上,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此人有否证到初果,不管他是多么有名的大 师,你都可以很清楚知道。如果你证到阿罗汉果,不管多么有名的大师有否证到阿罗汉,你会很清楚的知道。

   如何去落实到实修实证?一方面你前面的法义闻思基础一定要有,前面堂课的基础都要扎扎实实地听闻,再来就是当你听了之后,记得!不要以赶鸭子、赶进度的 心在听闻,这样会错过很多的重点,你是要以打坐的心、宁静的心来听,你的心要放空、要柔软。当你听到觉得哪方面现在可以落实去做,马上就要去做,因为当你 在正确听闻的当下,上课过程里面都会告诉你,怎么样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去做,随时在历缘对境中要去反观,看到我们的贪、嗔、痴、我慢,在历缘对境中要去看到 我们内心的苦、内心的不安,更进一步要去找出它的原因,就是苦、集、灭、道方面的,不要逃避。

   再来,把你的动作,平常我们的身、口、意,我们身体的动作,走路的步伐,包括我们讲话,都要能够清楚地觉知,把动作的频率,比以前稍微慢一点,也许可以 慢个四分之一拍,或是慢个八分之一拍。当你稍微慢下来,以前的冲动它没有空间,你很难观察到,当你稍微慢下来,那一种空间就会出来,你就能够有一种智慧, 去观察到你的冲动,然后你在身、口、意,讲话里面有没有急躁?讲话的声浪,你都要清楚听到,这个都是在实修。我们身体所展现的讲话,里面有没有我慢,有没 有在讽刺别人,有没有在讽刺、挖苦别人,我们都要清清楚楚地觉知到。我们声音里面的高低起伏、讲话过程,有没有清楚地觉察到,这些都是实修,不要以为光是 在禅堂才是实修,都是在历缘对境里面要去做的。

   本来要等到“三妙行”章节再具体讲,现在是在把闻思方面快告一段落,法义的内容就要进入实修方面,后面会讲实修体证方面的,以 后我们会逐步地进入。所以,当你在闻思的时候,当下就要认真去听,最重要是你要随时回来看到,我们的内心柔不柔软?讲到这里,可以跟大家分享一点,这几天 到宜兰罗东上课,有一位出家法师在推动,上课之后,他很法喜,而且身心很柔软,然后希望宜兰那边也能够开课,于是积极地去宜兰筹画,前天过去那边上课,满 不错的!因为他也是出家十几年了,在佛门里面打滚了十几年,他很认真、很认真在找法,他真的就是为法,身心很柔软,为法默默承担、默默在做。

   当你的身心逐渐地柔软,我慢逐渐地减少,你的身心越来越祥和,慈悲心越来越大,都是修行具体的展现,绝对不是说修行之后,我禅定越来越高深。越厉害,我 禅相越来越奇奇怪怪,不是那些啦!如果是世间定,心是越来越僵硬;出世间法是心越来越柔软,到最后体证“无我”,那是 “无心”啊!

   (第二节)“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譬如石柱,长十六肘,八肘入地,四方风吹,不能令动”当你真正有见到“三法印 ”、“四圣谛”,可以算是已经证到初果,一个有见法证果的人,所展现出来的那种信心,绝对不一样的。一个人对 “四圣谛”有所体悟、有实证之后,“如实知”就是表示他有实证。“斯等沙门、婆罗门至诸论 处,无能屈”像这样有修有证的人,到其他的修行团体,或是其他的大师面前,没有人能够屈服得了他,那些外相也吓唬不了他,大山头这些也屈服不 了他,他不会迷在外相或是名师、大山头方面的。所谓“无人能屈”,要跟他辩论,他会看情况,如果无意义的这些诤论、诤辩,他不 谈。如果你是真正要问法,对彼此的增长有益助,能够帮助世间少苦、离苦,很自然会慈悲的跟大家分享法喜。

   “斯等沙门、婆罗门至诸论处,无能屈”大丈夫相已经是渐渐出来了。“其心解脱、慧解脱者,能使余沙门、婆罗门反生 忧苦”一个解脱者“能使余沙门、婆罗门反生忧苦”一个解脱者的出现,沙门、婆罗门,很多其他的修行团体,其他的修行 者,反而是生忧苦,为什么?所谓“反生忧苦”不是说对方自知不足,不是说解脱者带给他压迫力,最主要是他内心的不安,如果以世间 法来说,人家要做生意赚钱,一个解脱者出来,好像会断他的财路,或是断他的人脉,这样他就是很不安,那个忧苦最主要是这方面他要抓、他要聚集,要聚集他的 山头,要盖富丽堂皇的宫殿,你一出来、跟他摇晃,跟他地震、跟他摇啊!当然不是你故意要去摇他,而是他感觉到你的这些言论,晃动了他、摇晃了他,他会反生 忧苦。绝对不是一个解脱者,去故意跟他踢馆、跟他较量、不是这回事的。一个解脱者绝对不会去跟人家踢馆、较量的。

   当你真正体证“四圣谛”、真正开悟解脱,证到无学位的阿罗汉,原来内心的不安就会完全一扫而光,这是事实,于是那一种信心,因 此佛陀为什么说他到后来能这样,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说“天上天下,唯我独尊”,都是来自于实修实证。只要你还有丝毫的我慢,你的 “自我”不死、还有我慢,你这一句话没办法说出来,你讲的只是大我慢而已。佛陀讲这一句话,都是真正体证到“无我 ”的人,而且最重要是体证到“无上正等正觉”,体悟到佛陀跟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,因此没有任何的我慢,也没有任何的 卑慢,这样才会有真正的大丈夫相出来。

   所谓没有任何的我慢,也没有任何的卑慢,这方面比较深,以后我们可以再继续地深入分析。所以,是没有我慢,但他会展现出大无畏的气势。当你大彻大悟、解 脱自在,同是修行人知道之后,大多数人的反应是你走偏啦!同行相忌啦!反生忧苦。只有极少部分的人会透过观察、了解,而想亲近、想闻法。

   (第四节)“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譬如士夫年寿百岁,有人语言:‘士夫若欲闻法,当日日三时受苦。晨朝时受百枪苦,日中、晡时 亦复如是。于一日中受三百枪苦,如是日日,至于百岁,然后闻法,得无间等,汝宁能不?时,彼士夫为闻法故,悉堪能受。所以者何?人生于世,长夜受苦,有时 地狱,有时畜生,有时饿鬼,于三恶道空受众苦,亦不闻法,是故我今为无间等故,不以终生受三百枪为大苦也。是故,比丘!于四圣谛未得无间等者,当勤方便, 起增上欲,学无间等”。

   这一经满重要的启示。【法义分享】一个人为了能够听闻到正法,为了了知宇宙人生实相,于是每天打三百大板,连打一百年,然后才能闻法,听闻出离苦海的解 脱法,佛陀认为真正要求法的人“悉堪能受”。重点是,静下来问问自己:有没有这样求法的魄力与决心?有没有像玄奘大师那样,为法 纵使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魄力?有没有像六祖慧能、像密勒日巴那样,为法忘躯、为法捐躯的决心?如果有,因缘具足则明眼善知识就会协助你。如此,要开悟、证 果那就“不待时节因缘”。

   佛陀就说:士夫若欲闻法,你要真正听闻到出世间法,开经偈“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,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意 ”真正讲“无上甚深微妙法”,就是出世间的解脱法,但是我们很不容易能够遇到真正出世间的解脱法,光是要遇到出世间 的解脱法,就非常不容易、当你遇到之后,又要能够有这一种法喜,又有这种求法之心,要去下工夫去用功,又是更是少之又少。佛陀就跟大家做一个分析,如果一 个人真正体会到生死轮回的苦,体会到内心的苦、众生的苦,众生在苦海之中的这种浮浮沉沉,当他真正要求解脱,他会怎么样呢?粉身碎骨、在所不惜的魄力决心 会出来。

   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够听闻到正法,“当日日三时受苦”,就像说你今天要来学法,事实上等于说是一种比喻,也是一种磨练你,你是真 的、还是假的,你是真正要修、还是假的,你是真正为法而来吗?他这是一种磨练、考验你,就是说每天早上打一百大板,一百枪就是趴著打屁股打一百大板的意 思,早上打一百大板,再来中午也打一百大板,“晡时”就是傍晚,傍晚的时候也打一百大板,也就是一天打三百下,然后每天打、打一 百年,这样才告诉你什么叫做真正的出世间解脱法,你愿不愿意呢?你有没有这一种魄力?有没有这一种决心呢?佛陀就说“彼士夫为闻法故,悉堪能 受”如果一个人真正是为了悟生死、为解脱而来,一个明眼善知识这样做,他也愿意、也会接受。

   所以者何?因为他体会到众生在苦海里面浮浮沉沉。“人生于世长夜受苦,有时地狱,有时畜生,有时恶鬼”不要想像得太抽象,事实 上我们常常在一天里面,都在六道里面浮浮沉沉、头出头没,所以不要想像得很抽象、很遥远。所谓“地狱”,如果当你起嗔恨心时,就 好像入“阿修罗道”,好像地狱地道这些众生,如果说你像“有时畜生”,只知道一直吃、一直吃,不知足地 一直吃,不然就是饱食终日过日子。有时就像畜生过日子一样,有时“饿鬼”,就是不知足、贪得无厌,现出饿鬼相,这就是我们的心 态,都是在六道里面,一直在上上下下、浮浮沉沉,因此常常是苦啊!

   一个人真正要了悟生死大事,他就是一天受这样打三百大板,也觉得说值得、他也愿意,像我以前在看密勒日巴传,我们不是说去区分密教、西藏密宗,而是说人 家那一种为法、求法,让他的上师再怎么样磨练他,他都这样去承担、去接受,那一种魄力、那一种决心,让我都会掉眼泪啊!然后问问自己,我能够做到这样的决 心、魄力吗?生死大事是大丈夫事业啊!非将相所能为,没有用生命去求法,怎么样能够突破生死大事?所以,像密勒日巴传可以看。六祖慧能也满不错的,不过在 中国这方面的过程,写得比较不详细,事实上六祖慧能也都是这样为法忘躯的。我们中国有一个很好的典范--玄奘大师,展现出来真的就是为法忘躯,为法粉身碎 骨在所不惜啊!在以前交通这么不方便的,一千三百多年前,西元六百多年,唐朝初年从长安一直走,通过丝路、西域,经过帕米尔高原,然后又再绕印度的西北 部,再到印度本土,到那兰陀大学去留学,留学完成之后,又背负著很多的经典再回来,不只是八千里路云和月,没有这一种相当相当高,为法忘躯这种魄力、决 心,没有这种崇高的毅力,你不可能达成的。

   所以,这也是鼓励大家,真正要达究竟解脱,佛陀他本身走过来,也都是用生命去求法,佛陀就是修、修、修,到后来怎么样?经典里面也有写到,佛陀用功到后 来是前胸贴后背啊!瘦到只剩下骨头,真正一个到达究竟解脱的人,真正是用生命去修、去找法的。如果你真的了悟生死大事,觉得这方面非常重要,受再怎么多的 苦,你都愿意的,因为知道这是让你真正彻底了脱生死,让你真正出离苦海的重要解脱道,再怎么样你都会愿意。当然这也是鼓励大家,真的要有学法、求法得的魄 力、决心。如果现在的听闻,以及后面的实修,你所下的功夫是皮毛层,用皮毛层在来听、在修,我同样讲的这些,你所得的也是皮毛层的法。如果你下的工夫是到 达肌肉层,你所听到的,会得到肌肉层的法。如果你是用骨髓、用生命来听、来闻法,你会听到骨髓,会听到生命的法。看你的决心,以及看你的柔软度。

   (第五节)“尔时,世尊知诸比丘心之所念,往诣食堂,敷座而坐,告诸比丘”“时,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,思惟世间而 思惟”佛陀知道大家吃饱不好好用功,还在论世间是是非非,有的、没有的,于是佛陀就过去跟他们讲:“汝等比丘慎莫思惟世间思惟。 所以者何?世间思惟非义饶益,非法饶益,非梵行饶益,非智、非觉、不顺涅槃。汝等当正思惟:苦集灭道。所以者何?当你正思惟苦集灭道,这是义饶益、法饶 益、梵行饶益、正智、正觉、正向涅槃”。

   【法义分享】凡夫的言论都是不离世间思维,“世间思维”就是谈论那些名、利、是、非、好、坏、对、错、美、丑、孰优、孰劣、谁 多、谁少……。若尚未见法、未证果的修行人,所谈仍然是不离世间思维。世间思维谈论再多,都无助于见法、开智慧。问题是:大 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所想、所谈论的是属于世间思维,更不容易觉知到自己所修的是“世间法”。什么叫做“世间思维 ”?凡夫的言论都是不离世间思维,而“世间思维”就是谈论有关于名利、是非、好坏、对错、美丑、孰优孰劣、谁多谁 少、谁大谁小,在二元对立世界里面,然后比较谁高谁低、谁大谁小,而在这个比较里面,往往都是要衬托出我、我所、我是、我能,我的上师、我的法师、我的宗 派、我的法门的优越崇高,我的见解的正确。

   “世间思维”就是在二元对立,这是讲总原则,“世间思维”就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比较,都是要比较 出、衬托出“我”,跟“我所”的优越,这就是“世间思维”。如果你还有在己大 人小、己高人低,都在“世间思维”里面。尚未见法、未证果的修行人,所谈论仍然是不离世间思维。“世间思维 ”谈论再多,都无助于见法、开智慧,但问题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所想、所谈论是属于“世间思维”,更不易觉知到己 所修的是“世间法”。所以,什么叫做“世间”?什么叫做“出世间”?什么叫做 “世间法”?什么叫做“出世间法”?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。

   很多的修行,你是落入在“世间法”里面绕,但又不知道。如果你真正在这半年好好地下工夫来闻思,闻思知见正确,知道什么是 “世间法”,什么是“出世间法”,按照解脱道次第、步骤去修,可以节省你至少十年以上,不必要的浪费, 就是这里所讲的。因为大多数人,你所修、所做的,在“世间法”里面绕,都不容易觉察、也不容易知道。我们现在有闻思到这里来,大 家应该可以慢慢地去体会,如果自己也去检验,还是在二元对立的比较,不是跟自己比较,不是在净化自己,而是在跟别人比较,都还是属于“世间法 ”。如果你的修行还在要衬托出,我的优越、我的高尚,我是大修行人,我是梵行人、我是……,都还是在我慢的 “世间法”里面。

   如果修行之后,你是增长我慢、我是、我能,都是属于在世间法里面绕,因为它是属于比较深的,后面讲述“八正道”时再来讲,因为 八正道有“世间八正道”与“出世间八正道”,“世间法”跟“出世 间法”方面。

   (第六节)“若比丘于苦圣谛当知、当解,于苦集圣谛当知、当断,于苦灭圣谛当知、当证,于苦灭道迹圣谛当知、当修” “四圣谛”全部都要有,“当知”在前面,“四圣谛”里面的苦、集、灭、道,它 有一个对应性,“苦谛”是当知、当解,“集谛”是当知、当断,“灭谛”是当 知、当证,“道谛”是当知、当修,若是要考试、抓重点字眼,这就是重点字眼。修行上也是一样,大家要抓住重点字眼,首先我们要对 苦谛,要有深入而正确的理解,就是闻思的一个阶段,你要去深入地去了解自己的苦、众生的苦、世间的苦,你要深刻去了解,就是“苦谛当解 ”。你的修行动力不够,表示你的苦吃得不够,你对苦的了解还不够深。

   有的人也许会认为说“我觉得很快乐啊!我觉得没有苦啊!没有苦啊!”不是你在逃避,不然就是麻醉,或是吃一些兴奋剂,然后掩盖 掉。所谓兴奋剂是找其他的那些,你在用麻醉剂或是兴奋剂,掩饰掉你内心的不安,你没有如实去面对它,它是存在、只是你没有静下来,你没办法静得下来,没办 法如实面对自己,那是你在逃避苦,你对苦没有深入地去了解。所以,要如实去面对它,去了解它、去解读它。再来,这是包括自己的苦跟众生的苦,当你对世间的 苦,了解越深入之后,你才会进一步要去找寻苦的原因,当你找出苦的原因在哪里,你就会知道病因,就会知道要去“断”,要去断除那 些病因,治疗那些病因、病根。病根要去除掉,就是断那些“集”,这些苦就是来自于我们不明了实相,所以背道而驰啊!在抓常啊!在 抓“我”啊!那个抓取就是“集”。

   再来“灭”,这就是苦海的因、苦海的果,如果我们修行光只是了解这些,没有迈向出离苦海、迈向解脱,这样也不用修行啊!反正没 有出离苦海的机率、机会,也就不用修行。事实上,佛陀告诉我们这苦海是可以出离,告诉我们有一个理想的涅槃彼岸,解脱自在的彼岸。这个境界,你要去实修亲 证,你一定要亲证到,“灭谛”就是解脱涅槃的世界,你要去证悟到,到达到解脱涅槃的世界。这个灭是跟苦相反的,也就是苦的止息、 苦的息灭,解脱自在的世界。你要到达这个世界,需要透过修行,“道”讲的就是修行,更具体展现出来就是“八正道 ”。

   第六节是劝大家“当知、当修,当知、当……”,后面第七节是说你已知,已经知道,而且余结已断、 已证、已修,是讲更深入的,如果你已经做到,你就能够“如是比丘则断爱欲,转去诸结”十个结就一一的断除。“于慢无 间等究竟苦边”的“于慢无间等”就是对于我慢,没有间断的去观察它,不管是在禅修或是在历缘对境之中,你都随时去看 到有没有我慢的产生?到后来我慢是完全的断除、完全的消失,这样就到达究竟苦边。“究竟苦边”就是解脱自在、涅槃彼岸。 “苦边”就是出离苦海,已经上到苦海的彼岸边缘,到苦海的边缘去了,已经到彼岸去了,就是解脱自在的世界。

   (第八节)“世尊告诸比丘:有四法成就,名曰大医王者,所应王之具、王之分。何等为四?一者善知病,二者善知病源,三者善知病对治,四者善 知治病已,当来更不动发”后面就是解释这个原因,比较具体的解释。佛陀可以称为大医王,为什么能够称为大医王呢?最主要就是佛陀知道善医善知 病,知道种种病的情况、症状,就是苦、集、灭、道,“苦”就是“善知病”,是显现出来的症状,然后这是 病因,这是病愈,这是治病、治根本。“苦”就是要知道种种症状,这生的是什么病?你要去清楚去知道。再来,它的原因在哪里?你又 能够找到那个病因。所以,要对治这个病因,就是你要去修、去证。当你证到“灭谛”,就是整个病都好了。

   “如来、应、等正觉为大医王,成就四德,疗众生病、亦复如是。云何为四?如来知此是苦集灭道圣谛,对四圣谛如实知,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 不如实知”注意这个“生”,一般的众生对生死大事,没办法根本对治啦!所以“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 ”“如来、应、等正觉”佛陀成为大医王,“于生”就是生死大事,根本对治能够如实知, “于老、病、死、忧、悲恼苦根本对治如实知,是故如来、应、等正觉名为大医王”佛陀鼓励大家要成为大医王,先把自已的病根、病源 医治好,成为具格的医生,再协助众生从病根、病源拔除诸苦。我们治病要治本、不要只治标。

  (297页)以前学佛的心路历程里面第八点,让大家参考一下,我在1885年 通过中医师特考,也曾经拜师马光亚,他算是中医界相当有名的一位老医师,就算佛教界里面的印顺长老,也曾经是中国医药学院的研究所所长,曾拜师马光亚。与 师学习之际有所体悟:当我成为名医,也不能让众生不死,也没办法让众生内心不苦,而且自己的生死大事谁能医治?这是更重要一个问题,自己的生死大事谁能医 治呢?当我成为名医,也没办法对治自己的生死大事啊!因此当时我一边在跟老师学习,然后一边自己看到老师已经七十几岁了,也是一天一直忙忙碌碌的,这样一 直在解除众生的病苦。但是,我是觉得说当我成为他这样,是这么有名的医师的时候,我内心的苦、内心的不安,还是存在啊!我能够医治的,只是众生身上的病苦 而已,真正众生内心的那些苦、那些不安,我就算是个名医,还是没办法帮他们解决,更重要的就是自己的生死大事还未了啊!

   这时候我就体会到很多,觉得说我应该更上一层,像佛陀一样,治疗生死的病根、病源,跟前面所讲这一经,佛陀、解脱者大医王这一经,跟佛陀这方面的启示, 有很大的关系。所以,后来我又放下医方面,又继续再觅道、求道、修道。因为当时我体会到,治病一定是要治疗根本。像佛陀一样,才是大医王,或是像阿罗汉解 脱者,才能称为大医王。佛陀就是阿罗汉、就是解脱者,一样啊!一般称呼大医王,应该就是阿罗汉、解脱者。以高标准来讲,要称为大医王,是要四果阿罗汉。因 为世间方面,就像送给你一个扁额,像说华陀再世。以高标准来讲,要称为大医王,是要四果阿罗汉,真正了悟生死大事,真正断除我慢的人,真正明眼善知识才可 以。

   (第九节)“世尊手执土石,问诸比丘:‘于意云何?此手中土石为多?彼大雪山土石为多?’”佛陀就在 地上抓起一把土,然后就问大家:你看我手上的土比较多?还是整个喜玛拉雅山的土多呢?当然这是太大、太悬殊的比喻,所以比丘就回答:“世尊手 中土石甚少啊!喜玛拉雅山土石甚多无量,百千巨亿,算数譬类不可为比”这是无法比较的。佛陀就说:不错!“其诸众生于苦圣谛如实 知者,于苦集灭道四圣谛如实知者,如我手中所执的土石;其诸众生于苦圣谛不如实知者,于苦集灭道圣谛不如实知者,如彼雪山土石,其数无量”很 明显、也很重要的提示比喻,不要以为“四圣谛”那么好了解,而坊间有更多人认为“四圣谛”是小乘的,是 自了汉的,都是完全错误的。

   你要究竟解脱,绝对要清清楚楚知道“四圣谛”--苦、集、灭、道,你要成佛,此路是必经的,而且也是最终一定要到达超越的。所 以,不管别人怎么样来评论,说四圣谛这些是阿罗汉的、是小乘的,只是为自己、不究竟、不好啦!……都是让他过去、让他过去, 记得!要解脱、要自利利他,“四圣谛”一定要清楚知道,整个修证核心就是在体证“三法印”跟 “四圣谛”,你整个修行、修证的核心,包括证果的次第都是一样,就是你对“三法印”跟“四 圣谛”体悟的深浅度,来分别出你是证到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因为体悟的越深,你断的我慢、断的结缚就会越多,结缚断除的就会越多,这是修 行的重点。所以,我们不要放错了重点,你若放错了,也就白冤枉了。

   佛陀就坦白讲,真正对苦、集、灭、道“四圣谛”有如实知的,几万、几百万个人里面,可能只有一个啦!我们还讲的比较谦虚,佛陀 这里的比喻,算亿倍的,不只是几百万倍、几亿倍,真正知道苦、集、灭、道的,就如同佛陀手上的土,这样的数量而已。不了悟苦、集、灭、道的,就像喜玛拉雅 山的土这么多,所以绝对不要轻视“四圣谛”,也不要随便轻易的认为说“我知道!我已经知道!”除非你是 至少证到初果,才略讲说你知道的部份。但是证到初果的人,你知道说你还是不究竟,还没有真正的到达,你会更谦虚、更虚心、更踏实的学习。几乎学佛者都知道 “四圣谛”的名相,但能真正如实知、如实现观、如实修证四圣谛者,万人中不得其一啊!众生习惯于颠倒梦想,互相催眠、互相缠縳。

  (60页) 佛陀提到“众生长夜异见、异忍、异求、异欲”,对于三法印、对于四圣谛,很难很难去如实知、如实见,很多人认为“这 个太简单、这个没什么!”,都只是头脑里面的知见,没有跨入真正的实修实证。我们今天真的要走解脱道,就一定把这些闻思要扎实,然后就是要实 修实证。怎么样在日常生活中就去修行?像我们有讲到无常法印,就是要处处在历缘对境里面去看到无常,这都是在修行,不管多粗、多大的,你也能够看到;多微 细的,要看到越微细,就要看你的心的宁静工夫。你的心如果越清越静越明,看的就会越微细、越具体的这些无常。所以,在日常历缘对境中,就是处处要去体悟三 法印,首先第一个就是要去体悟无常法印。

   (第十节)“时,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,作如是说:‘我知法、律,汝等不知我所说成就,我等所说与理合;汝等所说不成就,不与理 合;应前说者,则在后说”本来是应该在前面先说的,你却把它说在后面。当然,就是说众生都在见诤不断,不断在那里诤辩,“应后说 者,则在前说”都是在指责别人的种种不对。“而共诤论言。我论是汝等不如,能答者当答”。

   【法义分享】世俗之人,欲争不断;修行之人,见诤不断。一般还没走入修行之门的人,是欲争不断,就是在滚滚红尘的名利堆里面打滚,看哪里越有利益的,就 越多人在那里争、在那里抢。修行之人是见诤不断,尤其大家有走修行之路,这八个字要好好去体会,而且随时来反观、反照,看自己是不是落入这种情况,因为这 很容易落入见诤不断,懂些名相知见或稍有体证之后,很容易就加入破除异己的行列,不断的宣说己高人低、己大人小、己优人劣… …,这个山头排斥那个山头,这个宗派排斥那个宗派,这个宗教排斥那个宗教。凡夫是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中,但是真正到达彼岸的解脱者,是超越 一切二元对立,所谓的“入空戏论灭”。但是,会讲“入空戏论灭”,会分析的人也很多,但是却常常又不断 的在“空”,在那里诤辩不休,性空、空、顽空、空性,又在那里不断的诤辩不休,导致佛教会在印度的消失,跟很多的学佛者,把佛法 引导到成为学术化,或是不断的在那里诤辩,这样真的是很冤枉啦!

   如果重视实修实证的人,体证到“空”的人,一定是“入空戏论灭”,他会超越一切的宗派宗教,没有那些 己高人低、己大人小的。像我现在也是跟众生慢慢在结缘,如果你要诤辩式的,对不起!我不想诤辩什么,那是浪费彼此的时间,没有意义!因为对你也没有益处, 你若认为你的见解是对的,这样就好了!我也不想去改变你什么,你不是要问我什么,我如果多回答,对你也没有帮助,这样就不必再谈什么。如果是真正为法,然 后要互相探讨,我们都很愿意让大家对法方面,有更清楚的认识、体会。所以,真的就是无诤啦!

   印顺长老有一本书,满不错的,大家也可以看,书名叫做《无诤之辩》,在《妙云集》里面有。当我十几年前,还没有看这本书以前,当然也多少会有诤辩,正法 受这样的冤枉、受这样的扭曲,觉得一股满腔热血,想要诤辩的气势,但是后来觉得那是没意义的,尤其又看到印老的这些,我是觉得说:不错!很好!而我这个辩 解,不是为了要去跟人家比高、比大、比小,不是为了诤辩,这些的说明、这些辩解,只是为了无诤。这是没有对象的,不跟任何人在诤辩,我只是把事实,把《阿 含经》所受到的扭曲,做一个辩解、申论,把它说明白,这样而已。至于你要怎么样批评、怎样攻击,那是你的事,我不是要故意跟你去诤的,无诤之辩。

   以前我在成长过程,受印老启示也满大的,像杨郁文教授,他本身也是很认真、很踏实,求真求证的一位医师,也是个学者、也是个专家,而且也是个修行方面很 好的榜样,都是这样踏踏实实的求真求证,一方面他们所讲的就是据实而论,我不是要跟人家诤辩什么,我就是把所知道的,如实呈现出来,至于你要怎么样攻击, 怎样批评、怎么样否认,对我来讲、我无诤。所以,后来我是有一种体会,我们只要显正就好了。有的人认为说我们要去破邪、才能够显正,越破、问题越多,印老 做这种无诤之辩,这只是一种显正,把真理、把实相讲出来,如果你现在还不能够认同、接受的,也没有关系,鼓励大家去求真求证,因为真理实相就是这样,就是 事实的存在。

  (第十一节)所讲都是一般众生在世间思维里面,大家参考一下,有时候要回来对照一下,自己是不是落入在“世间思维”里面?

   (第十二节)我们要修止、修观,然后“当修无量三摩提,专心正念”你闻思之后,要更进一步去实修实证,要止观双运,才能够又体 悟到更深的“三法印”、“四圣谛”。修定、修止就是为了“止观双运”,以便对 于四圣谛、对宇宙人生的实相,进行如实深观,但是很多人却迷在禅定的种种方法与境界上,早已忘掉了修定的目的。这里也是提供一面镜子,让大家参考,因为这 也是修行上,很容易走偏差的一个歧路、十字路口。

   (第十三节)“‘世尊!此四圣谛为渐次无间等?为一顿无间等?’佛告长者:‘此四圣谛渐次无间,非顿 无间等’佛告长者:‘若有说言【于苦圣谛未无间等,而于彼苦集圣谛苦灭,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】者,此说不应。所以者何? ’”如果你对苦圣谛没有无间等,其他的苦、集、灭、道,说你要到达无间等,那是“无有是处”没有这回 事!重点是在苦、集、灭、道,它是有次第的,你要修行、要解脱,“灭”是讲解脱的境界,你若没有对苦,正确而深入的了解,你拼命 在那里用功修,佛陀说这一种修法,只是在世间法里面绕而已,不是真正走在“出世界间法”上面,因为你那种修里面,会越修越厉害, 越修我慢越大。

   所以,真正“出世间法”的解脱道,它是一定要对苦谛方面,有相当深入的了解。我们要怎样去修啊?怎么样现在赶快去修啊?你现在 的重要功课,就是好好在日常生活之中,历缘对境之中,好好去体会,如实去面对自己的苦、自己内心的不安,要看到微细的静不下来。当单独、独处的时候,内心 的不安,都已经是在告诉你,内心的那些问题,已经是在浮现出来。当你独处内心不安的时候,又赶快去找一些事情来忙,又错失掉很多能够让你见苦、了苦的机 缘。所以,大家要好好对苦方面,在历缘对境中、在工作之中,包括在打坐之中,包括独处的时候,都要如实去面对自己种种的苦,种种的内心不安。还有在历缘对 境之中,去看到你的左邻右舍,你的亲戚、你的父母、你的亲友,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苦,他们都是天使,都在告诉你苦谛,这方面要有深入而正确的了解,你下一步 才会扎扎实实,才会愿意去断这个苦的根本原因。

   记得!修行、解脱,就是要去断这个苦因、苦果,不是在禅定里面,修行境界怎么样高,我看了佛性,我看了自性,我开悟了!重点不是在那里啦!苦海,你要去 清楚的认识,才能够出离苦海。佛陀就讲:苦、集、灭、道,它是有次第的,你若没有好好清楚了解,你后面的不可能正确修行证果。所以,佛陀就讲这是渐次无 间,“四圣谛是渐次无间”它是有次第、有步骤,一步一步来的。当你对这个苦有正确深入的了解,你对这个集谛才会正确而深入的去断 除,它是有次第、有步骤这样上来的,不是说我这样在打坐,或是我到深山里去闭关,然后我这样打坐、打坐到,有一天我漆桶全部脱落了,我开悟了!我大彻大悟 了!……除非你真的是体证、了悟“四圣谛”,不然你那些都只是一种禅相。所以,你现在真正的修行场 所,就是在日常工作之中,日常的生活历缘对境之中,你真的会有体悟,真的有闻思具足,你真的有用功,不管你现在是什么身份,你工作现在是什么岗位,你在家 里、在工作、在其他地方,都是处处要去见到苦谛,真正修行的动力、魄力才会出来,才真正要去断除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,你若体会一分,越体会深入一分,你后 面的工夫就会越扎实一分。

   如果你没有好好的体会,修行没有好好体会,后面这些都会是软绵绵的,修行的力道不会出来。如果你的修行动力、魄力还没出来,就是因为你的苦吃的还不够, 有的人会跟我讲觉得他好苦好苦啊!但是觉得修行又觉得欠缺动力,要打坐也欠缺动力……,我就跟他讲:因为你苦吃的还不够啊! 他说:我这样还不够喔?如果你的苦吃够了,你的修行是会用生命去修啊!所谓的吃苦,是说你要去如实去面对、如实去了解。一般众生有苦的时候,都是去逃避 啊!你说:我受很多苦、吃很多苦!你是被苦逼著,然后又在逃、又在避,你不是说要去了解苦、要去吃苦,都要去消化它,要去如实面对它,你真的要去拥抱苦, 而不是去逃避啊!如果你去逃避,你没办法如实去面对,没办法如实去了解,这样你就没办法找出它的根本原因,就没办法断除的。所以,这都是修行的重点,不单 是禅修的时候,才是修行重点而已,都是在日生活就要做的。

   (第十四节)“如有四登阶道,升于殿堂”“升于殿堂”就是迈向解脱,有四个很重要的步骤, “若有说言‘不登初阶,而登第二、第三、第四阶升堂殿’者,无有是处。所以者何?要由初阶,然后次登第二、第三、第 四阶得升殿堂。如是,比丘!若于苦圣谛未无间等,而欲于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,无有是处”所谓“阶 ”,不要只是想像成阶梯一样,一层一层的,它是比较大的,就是一个阶梯、一个阶梯,一个步骤、一个步骤这样上来。如果你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, 要直接跳到这个阶段,佛陀说那是不可能啦!你一定要一步一脚印这样,一直上来、一直上来,才能够到达这个境界,苦、集、灭、道也是这样,就好像说你要到达 四楼,要经过一楼、二楼、三楼,这样上来。

  真正要到达正确的修行、正确的悟道、解脱自在,前面的这些苦、集,要清楚的去认识,工夫是马虎不得的。所以,修行不是说一直禅修多久,才是真正修行,那是更加强火力的用功,那是重要的阶段,但是我们平常日常就是在修行,这都很重要。

  第122页 这里,有整理出来第一个步骤:首先要知道世间种种苦的实况。第二、对种种苦的形成原因要加以探讨,知道苦因,才能对症下药,这就是集谛。第三、确定这些苦 是可以断灭的、可以根除的,当你了解这样,就会觉得说我们修行是很有意义的,不是说修行之后,就悲观啦!消极啊!厌世啊!厌离这个世间啊!那都是错误的心 态,包括说世间法跟出世间法,顺便再讲一下。有的人就认为这个世间就是五浊恶世、就是苦海,这是娑婆世界,我们要厌离这个世间,到他方世界去,或是厌离这 个世间,这样才叫做出世间……,这是错误的,因为他们对这个世间跟出世间的解释、了解,已经是不正确了。至于什么叫做 “世间”?什么叫做“出世间”?前面讲六入处的时候,有讲过。

  真正的世间就是“自我”所构筑、所抓出来的世界,叫做“世间”。请大家看一下第78页 经文,这里具体告诉我们,什么叫做“世间”?什么叫做“出世间”?如果你没有正确了解什么叫 “世间”,你没办法正确的走向“出世间”。所以,很多人对“世间”的认定都错 误啦!以为说那是整个世界,这娑婆世界就是苦海,因此我们要厌离这个世界,那是错误的。真正的“世间”就是“自我 ”所抓、所构筑出来的梦幻世界,记得!真正的“出世间”是什么?真正的“出世间”是什么? 具体的讲,世间、苦海的主角,只要有“自我”存在,我是、我能、我慢存在,你所抓出来的梦幻世界,这是一个无边的苦海,《阿含 经》里面都有讲。

   如果没有清楚分辨出来,你会出错误的“世间”,你会认为外面这个世间是一个苦海,结果你是拼命要逃避、逃离这个世界,然后到他 方世界去。记得!那还是用“自我”,因为你那个“自我”不喜欢这样的世界,还是在“自我 ”的情况,你是不喜欢这样的世界,然后你要去逃到另外你所要去的世界,都还是用“自我”去追逐、去构筑,那个没完没 了!但是很少人能分辨出来,很少!除非你对经典有相当深入的了解,而且又加上你去实修实证,你才有办法,因为这是很深、很深,又是很重要的一个十字路口的 分叉点,这方面不容易区分出来。

   所以,真正“出世间”就是把我慢、我是、我能、“自我”,要好好彻底去看到它,让那个“ 自我”的本尊呈现出来,要去了解到你所有的苦海,就是这个“自我”在作祟,唯有当这个“自我 ”消失断除,我慢断尽,这样你才能够真正契入灭谛,到达涅槃彼岸。所以,脚踏实地的走在八正道上,老老实实的修行。解脱者是已证涅槃,而自然 走在八正道上。一般来讲,向初果、证初果,然后到三果、到向阿罗汉果,记得!初果到三果阶段,只能说是学习走在八正道上,不是说我修行,然后剃了头、出了 家,然后就是走在八正道上,认为你们世俗、世间凡夫,你们都还在世间打滚,我们就走在八正道上……,不是那么简单啦!如果没 有清楚了解,不知道说你所走的,还不是真正的八正道,你只是学习走在八正道上。

   如果你有这样的体会、体悟,就会有惭愧心、柔软心,不断的虚心去走、去求证,因为只有真正的阿罗汉、真正的解脱者,才会真正走在正确的八正道上。当你真 正正确的八正道,就是走在真正中道上,但是你必须是阿罗汉,才会是真正走在这上面。为什么说三果以前,还不是真正走在八正道上面呢?还有无明结,这是十个 结的最后一个结,无明、我慢,跟“自我”是一体两面。记得!证到三果,它还有五上分结,其中一个结就是无明结,还没有破。所以, 这整个修行,你若没有了解,你不知走到哪里了,你只有得到一些些,就觉得说:我已经开悟了!我已经怎么样了!……那都还差得 很远。若你已经了解了后,纵然你证到二果,你也不会有我慢,你会愈谦虚、愈认真去修去证,像阿姜曼这样,当他证到二果的时候,一样啊!他又是认真不断一直 继续再找、再修。

   所以,就算你证到三果,还是有无明的存在,还没有真正了悟生死大事,你内心的苦、内心的不安,都还存在!当你有如实回来看自己的时候,就会看到那个 “自我”在作祟,那个我慢在作祟,导致你那个苦就存在啊!你会慢慢去看到,你所有的苦、所有的不安,都是来自于自我的存在,那 “自我”不能消失,不能够体证到无我,不能跟整个实相的“无我”溶为一体,就是因为无明遮障住,你还没 有真正了悟到无我,还没有真正体证到。最后这个无明就是告诉你,你没有真正去体证到“无我”。你就是要先体证到无常,要对无常有 具体的体证,然后对“无我”方面,你体悟越来越深越深,这是初果、二果、三果,这样一直上来,当你证到三果时候,又更深入、更具 体的去面对五上分结。

   上次在禅修时,有跟大家讲:你要先去看到“自我”的影子,贪、嗔、痴、我慢……十个结,那些种种 结,都是“自我”所产生的影子,后来你要去面对这个本尊,这里很深!,因为一般错把找到这个本尊,以为说:找到“我 ”了!明心见性了!……错把这个又当作目标,但不知道,所以修到后来就是很狂傲,所谓的“狂禅 ”都是这样,但是这很深!先跟大家说,算是先拿一面镜子给大家参考,以后若慢慢走到这里,你才能够去照到。你若能清楚去看到自己的 “自我”,也能够清楚看到别人是否有“自我”。在你还没有真正解脱以前,要有一个理想的目标,要确定我 这样修行有意义嘛!要了解我们这样修行有意义、有目的,有一个理想的世界,有一个可以出离苦海的世界,可以让我们去修证到,这时候你才会真正脚踏实地,一 步一脚印的来修行。包括说刚才所讲,一天打你三百下、你都愿意。为什么一天打你三百下,你都愿意?因为你知道有一个能够出离苦海的目的、可以到达。

   所以,前面没有清楚正确认,后面修行的功夫,还是不会很扎实,若被人磨了,你会走的像飞也似的。这是闻思上面,要有整个这样上来,但是实修实证方面,是 你要透过这个修、到后来,才能够真正的体证到灭谛,契入到灭谛,真正断除这个苦的根本原因,你这个苦才会消失。但是,我们了解的步骤是这样建立起来的,当 我们在闻思、在理解的时候,你要有这一种断的魄力,你必须要对苦先有深入正确的了解,这样你才会有这种断的魄力出来。你有崇高的理理、目标,知道修行是非 常有意义的,这是非将相所能为的,这是大丈夫事业,这时候你会用生命去求法,你会用生命去修,再怎么磨你、你都没关系、你都愿意,这种修行的魄力出来,你 才能真正体证到。

   第一个是证悟无常,当你先知道无常,再来体证无常,然后你稳定之后,才能够证悟到灭谛,包括说无常跟无我,一样有它的次第,你必须要先体证到无常,深刻 的去体证无常,到后来才能够真正去体证到“无我”、做到“无我”。所以,高楼大厦要落成--来自深厚的 地基与坚固的建筑,“顿悟”--来自渐修、自实修。有人告诉你:我们这个法门又顿又快,即刻开悟啦!即刻成佛啦! ……拜托啊!没有那些扎扎实实的功夫,你一个鸡蛋拿过来、把它戳破,说马上小鸡跑出来,可能吗?记得!顿悟它是来自于渐修, 你要不断的去酝酿、酝酿,闻、思、修,都不能够马虎的。闻、思、修,看你用功多少、酝酿多少,将来的爆发力就会爆发出来,你投机取巧没有用啦!就是要扎扎 实实的这样。所以,顿悟它是来自渐修、来自实修的。

   (第十五节)“苦谛”到底有哪些?世间的苦有哪些呢?“苦者,谓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恩爱别离苦、怨憎会苦、 所求不得苦,略说五受阴苦,是名为苦”受阴苦就是五阴炽盛苦,具体来讲,就是我们的身心,我们的身、口、意,常常一直在冲动、冲动、冲动,很 难停得下来。除了我们身心的冲动以外,我们常常一跟境界接触,就是跟境界黏在一起,然后又被境界牵著鼻子走,作不了主。常常在事情发生了之后,到后来才去 后悔,或是这样后知后觉,这就是五受阴的苦,常成为境界的奴隶、作不了主。

   “四圣谛”勾勒出我们修行的重点核心,已经是闻思里面的核心。“三法印”跟“四圣谛 ”,就是闻思里面的核心,整个修行就是要回来体证、回来实践这方面。后面讲述“八正道”,再来解析后面的 “道谛”,道谛就是告诉我们:你怎么样逐步去实践?

    【幻灯片】

   今天是讲苦、集、灭、道,最重要的苦谛方面,如果了解不够深入,修行就没办法很扎实、很深入。一般众生对苦方面常常都是在逃避,如果没有无常法印,苦谛 会消失的,就没有所谓的苦谛,因为你所要的,都可以如愿以偿。所以,苦谛是建立在无常上面,然而不是说无常本身就是苦,而是因为有无常的现象,但是众生不 了解、不了悟,然后跟实相背道而驰,你一直要抓那个常,一直要抓恒常,一直要抓你的梦幻世界,一直要抓你的要,但是偏偏事情不如你愿,于是那个苦就会产 生。

   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肝肠寸断?为什么会伤心欲绝?因为“我的”先生竟然成为一堆一块一块的焦尸,我怎么可以接受呢?我希望他长 命百岁,希望他跟我长相厮守,他怎么可以在这样的空难之中,成为一堆焦尸呢?!她的苦就是因为她没办法去接受这样的一种事实。华航的一个空难,就算做到中 央银行的总裁,还是一样啊!不是说你官大,在这空难中你是很重要的角色,你不能死、别人可以死?还是一样啊!所以,所有的苦是来自于我们没办法接受无常的 现象,然后一直在抓我们所要的,一直在构筑我们的梦幻世界,而不愿意去接受实相世界,于是就这样伤心欲绝。在这一次空难中,有一家竟然是祖孙十三人一起同 时罹难,真的就是都在告诉我们无常的法印。

   再来,为什么这个人会如此的心碎、如此的哀恸?都是因为“我所”,“我要”的世界破碎了。这个 “自我”,它一直在抓“我所”,在构筑它很多要的梦幻世界,这个梦幻世界是要排斥无常,它是要抗拒无 常,不容许无常法印存在。所以,当无常显现时,它是没办法接受的,修行就是要去了悟无常法印,了悟无常的实相,然后让我们从梦幻世界里面走出来,你看这样 的一场空难,以前还标榜说新航他们是零事故的,但是就在一个台风夜,意外的灾害就产生了,无常啊!他们都是如实宣说无常的法印、无常的实相,在他们死亡的 前一分钟,没有一个人会了解他下一分钟会死亡,他的家属也没办法去接受这样的事实,这都是我们在跟无常法印对抗。今天讲述的苦谛,都是我们一直在跟事实的 存在--无常跟无我在对抗,因为我们就是一直要构筑常啦!构筑恒啦!构筑我要的常恒不变。

   你看尼泊尔王储枪杀国王、皇后,都在告诉我们众生,除了刚才所讲无常以外,再来众生的“自我”,都是一直在我、我慢作祟,每一 个“自我”它都是这样,都是在四种食里面打滚,整个众生是在食物链里面打滚。这是皇后,这是国王,看起来好像很性格,但是还是死 在他儿子的枪下啊!父母亲都死在儿子的枪下啊!他为什么后来会做出这样一种惨绝人寰的人伦惨剧呢?他内心一定是非常非常的苦啊!为什么非常的苦呢?因为他 的“自我”一直的被吃、被吃、被吃,父母亲一直要主宰他,父母亲的意思,我是皇后啊!我是国王啊!你要听我的意思啊!你要照我的 意见去做啊!你要照我的意思去做啊!就是“世间”的“意思食”在冲突啊!他的“意思食 ”想要吃他,但是他很苦、不愿意被吃,到后来就发生这样的悲剧。

   众生如果没有修行、没有学佛,常常是在吃跟被吃里面,一直的在吃、吃、吃,但是你有吃、就有被吃的。所以,当你在吃,你也有可能被吃啊!众生只是想吃、 又不喜欢被吃,当你被吃的时候,你就会很苦,就想逃、就想避,但是一方面你又会想要多吃,那个“吃”就是聚集,当然我们是用比较 露骨的字眼来讲。事实上,整个就是在食物链,如果没有把生命意义发挥出来,就是在四种食里面的食物链里面绕,佛陀就是要我们清楚看到这方面,然后让我们能 够跳脱出食物链。王室早失和,这是国王、这是皇后,这是凶手的皇太子,这张就是他们出国访问,你看国王还是继续做他的秀,但是他们有满腹的不高兴,他要离 开,皇后无奈的看著他,彼此已经是有很多意见上的冲突、摩擦,所以慢慢的这样酝酿、酝酿,到后来就是吃跟被吃摆不平,结果就发生这样的惨剧。

   这一张图画,是名利、权势都有啊!世间有多少人能够有到达这种环境、这种境界,几乎说要什么就有什么,这是当国王的,然后全家福,在皇宫里面啊!当世间 的四种食,不断的冲突、冲突,到最后解不开,到最后就是全部的悲剧,佛陀就是要我们如实去了解苦谛,不要以为说这是别人啊!我们应该没有啊!有的,除非你 能够迈向“出世间法”的解脱,才会跳脱出四种食的食物链的轮回,不然你是在四种食里面打滚,我们对苦谛要如实知,才能够针对病因 找出来,然后你才有可能跳脱出来啦!才有可能出离苦海啦!

   以色列跟巴勒斯坦,常常就是在这里,政治上中东不断的冲突,每个人都有他们一大堆一套“我是”的立场,我们自以为是的立场,都 认为别人欺负我们,以色列认为巴勒斯坦欺负他们,巴勒斯坦也认为他在欺负他们,彼此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,然后在排斥别人,或是站在自己的立场,认为都是别 人在吃我们、别人不对,彼此没办法站在对方立场,来互相包容、互相体谅,“一体”的心境没办法真正去体证到,就是在二元对立的世 界,这样不断在杀来杀去。你今天杀了他们,明天他们会报复的,就在一直报复来、报复去,当你杀别人,事实上就是杀自己同胞、杀自己。

   一个修行证果的人,到后来就是体会跟整个众生就是一体,以无限的慈悲、无限的爱心,爱护每一个众生啊!里面没有嗔心,不会嗔心去伤害任何人。一般众生就 是这样不断在吃、吃、吃,但是被吃的,很不愿意去面对被吃,这都是无常啊!一般众生都是不断的在逃避无常法印,不愿去接受它,偏偏这个无常法印,不管你再 怎么逃、再怎么避,它都是真理实相的存在。一般众生对无常跟无我这个实相,都不愿如实去了解,修行人也是很多一样,都是不愿意如实去面对无常跟无我这个法 印。

   因此,很多修行的法门方面,跟佛陀所讲的出世间法,还差了很大的一段距离,所以世间法、出世间法,我们要清楚区分出来。你看!就是不断一直在吃、吃、 吃,一直在吃,然后就是被吃。如果你生命的意义没有找寻出来,我们都是不断在食物链里面、六道里面,一直在头出头没。众生都喜欢鸾凤合鸣、麟趾呈祥,都喜 欢好的一面,在结婚的时候,大家快快乐乐的结婚,但是结了婚没多久,就是开始吵架,甚至到后来就是要闹离婚,我们都只爱想要的一面,而对不想要的一面呢? 都不去接受,你只考虑到结婚的快乐,但是都不愿意去面对无常。所以,你都只是看到这些,后面的这个看不到,现在都不要去谈它,如果说一个人能够去学佛,能 够去了悟这些实相,当考虑要结婚,没关系!大家结婚,但是你要知道无常的变化,如果你真正有体会无常这些法印,你会尊重自己、也会尊重彼此,而且夫妻的冲 突反而会减少。

   我们一般都喜欢被人家供奉,被人家尊重、被人家尊敬的,那个偶像、明星偶像,被人家肯定的那些,但是当你被冷落、被丢弃在旁边,坐冷宫的时候,你很不愿 意去接受,人喜欢活在人家的肯定掌声中,当你被人家冷落的时候,很难安得下来。你能不能去了悟这些?不管是别人把你高高的供奉,供养你、供奉你,或是说不 需要的时候,把你丢在路边,你也都能够笑容满面,了悟无常,以平等心面对,能不能?如果不能,你的苦就会产生,因为这些都是世间的实相。当众生需要你的时 候,就会把你供奉的好好的;当不需要你的时候,就会将你冷落,你要能够以平等心来面对。

   当我面对人生生命的苦海,如果不能够了悟无常,这个“自我”一直抓著不放,你要跟这整个的无常的法流对抗,你会常常被这个,把 你打得头昏眼花,你会在那儿自哎自叹,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啊!天公都这样作弄我啦!我的命运怎么这么衰?!再去算一算命,再来祭一祭… …,你还是没有针对那个病因去找出。所以,一般众生想要找出苦因方面,于是就赶快啊!我赶快去修、修……修了 之后,看看能不能把这个海压掉、去掉、消除掉,而很少能够回来针对苦的病因在哪里。苦海就是由“自我”所造成,“自 我”不消失,你就是常常在跟境界冲突,因此常常会被境界打得你头昏眼花、昏头转向。所以,你看常常在那里喊苦啊!被夹在这里,那个脸很苦啊! 上面压力啊!左右压力啊!这人被压著,都扁下去了,这个脸展现出来很苦啊!鼻子都压得凸出来了,嘴也在喊苦啊!我们常常被种种境界,更具体讲,就是被无常 追得好苦啊!一直在逃避无常啊!讲更深入一点,就是一直在闪躲黑洞啊!死亡啊!

   苦的最核心就是怕死亡,你会怕它,因为还没有真正了悟生死大事,一直在怕黑洞,一直在逃给黑洞追,于是会觉得种种压力啊!所以,你不愿意去接受无常方面 的,但是世间天天不断在告诉我们,整个大自然、整个大地,都在告诉我们无常的实相,但是众生也还是这样,很少如实去面对无常法印,很少能够如实去面对苦 谛。你就要真正了解无常、了解苦谛,你的修行才能真正踏实的走上出世间,这都帮我们勾勒出重要的重点出来。

   管你什么再大的什么王朝,我一摇就把你摇倒了,这是东势王朝,台中还有几个什么王朝,也都是全部都倒啊!所以,这个都是在告诉我们,你的我慢,你的我 是、我能,你所构筑的梦幻世界,无常法印会把你这些摧毁掉。所以,你是在在抗拒无常,一家五口同赴黄泉啊!一场九二一大地震,在一夜之间,就只有几秒钟之 后,就是这样,都是在告诉我们,无常、无常生灭,无常的法印,何去何从啊?他很自然的显现出心力憔悴,但是大自然是要摇醒你、唤醒你,你所构筑任何庞大的 梦幻世界,大自然都有办法把你摧毁掉,但是众生很难从大自然的这些启示里面,去真正觉醒过来,还是不断的要逃啊!要避啊!

   你认为说你吃很多苦,但是你有没有如实去面对苦、去了解苦。如果你没有如实去面对,没有如实去了解,你还是一样在逃避苦啊!在逃避无常!所以,都是在告 诉我们无常的真理实相。埔里地区,本来是佛教寺庙,包括道教、佛教寺庙,是密集度最高的、全国最高的,很多高僧大德,很多修行人、很多法会都在这里做,不 管你再怎么做,无常一样照显现给你看,照呈现给你看啊!无常、无常啊!任何东西都无法脱离黑洞的引力,只要有现象界的生起现象,绝对没办法脱离无常法印。 如果你有办法脱离无常法印,无常法印就不是真理,它就不会存在,黑洞的存在也是在告诉你,生、住、异、灭,成、住、坏、空,无常的法印要如实去了解。

   这就是生命的黑洞,众生深层的苦就是在逃拒、在逃避、在惧怕这些,不敢去面对,不敢如实去面对,包括很多修行方面,虽然一直知道无我、无我,但是深层生 命的“自我”,还是抓著啊!那个我慢还是抓著啊!证到三果,那个“自我”都还不敢死啊!还不敢放啊!都 还一直在怕死,对生死大事还没有真正了悟。如果你真正了悟,那个“自我”一定会消失的,这就是生命的黑洞,一般众生都不愿去面 对,在逃避啊!不然就是麻木无知,不知不觉啊!或是后知后觉。所以,我们今天吃种种苦这些,它都是天使,不断在提醒我们、告诉我们,众生的实相、世间的实 相,让我们如实去面对,这样你吃得了苦、认识了苦,所以我说:知苦、解苦啊!那苦你要澈底了解的,这样你才会正确的修行,不然你看我们众生怕生病啊!

   老、病、死,是一个三十几岁的人得重病,结果他开刀之后,都在死亡边缘挣扎,这都在急诊室里面,而且在加护病房里面,他身上插多少管子,你知道吗?整个 人都是昏迷的,他的生命能够维持下来,要有多少的因缘,不断的来支撑他,你的我慢,能不能多看这些老、病,这个病是一个天使,别人这些在告诉我们,他是天 使,也是在告诉我们,我慢是禁不了病的折磨,我慢是禁不了老、病、死的折磨,这都是无常真理在显现。如果你不了解,不管你怎么逃、怎么避,到最后你还是无 可奈何的,被死神、被黑洞、被无常……逼到死角,无路可逃的这样面对,这是一般众生。

   佛陀就是了悟这些,希望我们能够真的去认清实相,然后很快快乐乐的,把解脱道找寻出来、这一生、这一世,你就能够解脱自在,出离生死轮回苦海。所以,真 正的学佛,它是非常非常正面的,它是开发智慧的,它是让我们了悟宇宙人生实相的。了悟宇宙人生实相,具体就是要体证“三法印”跟 “四圣谛”,一般众生对人生茫茫苦海,就是一种无力感,面对无常,茫茫的人生大海,很少能够去了悟实相,就是无力啊!呈现出来一 种面对茫茫人生一种无力感,这是无明啊!不了解啊!不了解原因啊!不了解宇宙的实相,然后受苦,又不知道原因在哪里,于是人生就是不断在苦海里面。

   今天大家要迈向解脱道,大家就是要不断去找寻、找寻,要知道自己的不足,要把这整个解脱道弄清楚,知道你现在是走到什么样的步骤,什么样的阶段,还有哪 些不足,十个结你要清楚知道,知道说你现在断了哪些,还有哪些还没有断,你要清楚知道,这样你才会一路的一直迈向究竟解脱,会像佛陀一样的,说非达目的绝 不终止的魄力、决心才会出来。所以,当我们这样不断的闻思,静下来止观双运,记得!重点不是在打坐的姿势,或是打坐的长久,而是要有内容,你要去静下来止 观双运,去体会三法印,体证四圣谛,要不断的把这条解脱道,要扫除、清除出来,清楚的看到解脱道。

   一方面对我们本身的贪、嗔、痴,也要加以清除,这样才能够在茫茫的黑夜之中,找寻到解脱道,这座灯塔就像佛陀告诉我们的,这些解脱法、解脱道、阿含解脱 道,佛陀本身以及所讲的这些法,它都是一个指月的手指,就是一个黑暗中的灯塔,协助我们能够迈向解脱、涅槃的彼岸。阿含解脱道,就是一条能够协助我们穿过 丛林而不会迷失,能够到达彼岸,就是像一条解脱道,我们这样逐步的、依次,这样走上来,你可以体证到、看到世间法,这些缘起的一切,也会去看到空。这一张 有呈现出来,一个是解脱道,你扎扎实实这样走过来,看到世间缘起甚深,又看到空的甚深。

   解脱道,我们说要闻、思、修、证,要苦、集、灭、道,这些都是让我们去了悟真理、了悟实相,然后从此岸到达彼岸,所以是可修、可证、可达,你要真的要到 达彼岸,这一条路要走,真正要到达彼岸,就是要进入实修实证的道。但是,你前面的闻思,如果不够深入、不够具体,你很难说用生命去走解脱道的,当你慢慢逐 步的深入去了解,你会再来进入实修实证,这是修道之后,然后你会去证悟到:哇!整个身心内外,整个大自然都在告诉我们,无常的一直在刹那生灭变化,当你了 悟这些实相、了悟真理的时候,你也会体证到无常跟无我,它是中性的,记得!它是中性的。

   当你了悟无常跟无我是中性的时候,你才会完全不惧怕,完全不害怕,完全不抗拒,最后你会跟这个无常、无我完全溶为一体,那个“自我 ”才会消失。如果你不能够体证到无常、无我是中性,你会惧怕它,对于无常,你只是看到负面的;对于“无我”,你只是 想到顽空、断灭空啊!空无一物啊!你会惧怕“无我”,所以你就不敢放。因此,你要从一切现象界,包括我们身心内外,包括大自然所 呈现告诉我们的,海水、海浪,它都是不断一直在波动、生灭变化,整个空、整个云,都是在告诉我们无常的法流,而且它们也都在告诉我们无我、缘起甚深,你要 多去看“大地风云经”,大地、大自然都在告诉我们,一直刹那生灭变化,这是“无字天书”,要多去看 “大地风云经”啊!

   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佛法,看到水,它们一样都是在波动、流动变化,这些云也是一样在流动、波动变化,因此要去看懂“大地风云经 ”,当然在你当下历缘对境的身心里面,它在你的身、口、意里面,展现那些无常、无我,也是一样都要去看到。再来,你要去看到这个是缘起的有, 而你更进一层去体会到“空中生妙有”,因为有空,现象界的缘起的“有”,才能够存在;而现象界缘起的 “有”,它又是无常生灭变化,这算是很深的所在,我们要去看到无常法印,这一片叶子已经在呈现无常生灭的变化,但是它也在告诉 你,它的存在这是缘起,而缘起背后,它是整个以空为背景、以空为舞台,这是很深的,我们以后再慢慢去体会。

   当你慢慢地去了悟,从大自然、大地风云经,从大自然之中,慢慢地去体证三法印,体证四圣谛,你会看到整个天地整个大自然的“无上甚深微妙法 ”,当你对天地的浩大、天地的奥妙,愈体会愈深的时候,你的“我慢”就会愈减少,我是、我能就会愈减少,你原来构筑 梦幻世界的那种抓取、那种集谛,就会渐渐的断除。所以,这个都是让我们去看到大地风云经、大地的这种奥妙,无上甚深微妙法。

   当你慢慢的愈体会愈深,整个大自然--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,对众生、对我们生命的这些奥妙,它们所启示的这些,当你愈体会愈深之后,你会知道每个众生都 是脚踏大地、头顶青天,你对这整个大自然愈来愈体会愈深之后,你的“我慢”愈降伏,心会愈柔软、愈谦虚,我慢愈减少,你的头就会 低下来,身心是很柔软的。你若知道愈多、懂愈多,你就会愈谦虚,那些我慢、我是、我能,都是来自于你不了解,整个天地、大自然的浩大、伟大,以及那一种玄 奥。事实上,整个大自然的呈现,在告诉我们缘起的“有”,一花一叶都是在告诉我们无上甚微妙法,都在告诉我们缘起甚深,而且它们 也都在告诉我们无常法印,也在告诉我们“无我”,因为它们的存在都是整个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的巧妙组合,这些地、水、火、风、 空,它是无上甚深微妙的,你看这些变化莫测,包括云、包括整个空的这些,构图出一幅很美的世界。

   如果你“自我”不死,没办法看到美丽的世界,你会厌离、厌恶这个世间,那是没有正确的了解。如果你能够真的从大地,读懂大地风 云经,那个“我慢”才会真正降伏,那个“自我”才会真正的降伏,你会跟整个天地溶为一体,就是体证到 《心经》的世界。

   《心经》的世界,是属于苦、集、灭、道,那个灭谛、实证的世界,这个很深!我们现在是闻思阶段,再来修证,以后讲到后面“证” 的第卅四章时,对这方面再来做比较深的解析。当你实际去证悟到这些时,“无苦、集、灭、道”是证果的阶段,前面如果没有脚踏实地 去了悟、去体证四圣谛,你绝对没有办法证悟到此境界的。你要大彻大悟,一定来自于实修渐修,如果你没有经过实修、渐修,你说《心经》多好、多妙,你再讲一 千遍,再读一万遍、再讲百万遍,你还是一样啊!跟这个世界不是实证,不然就还是在那里苦啊!所以,这是属于实证的世界,只要大家依著「阿含解脱道次第 ”逐步上来,你一定是可修、可证、可达。

   当你真正体证到之后,就是“无老死”,就是已经了悟生死、超越生死,但这都是要实证过来,然后“以无所得故,菩提 萨埵,依般若波罗密多故,心无挂碍”这才是真正解脱自在的世界,但是要做到“心无挂碍”,一定是“我慢 ”要断尽,只要你“自我”还存在,你的心就一定有挂碍。所以,要真正做到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到梦 想,于是能够达到究竟涅槃。为什么会无有恐怖、远离颠倒梦想呢?这是一定要超越二元对立的,没有那些二元对立,于是究竟涅槃。

  所以,修行就是让我们开发智慧,了悟宇宙人生实相,是非常有意义的,不是一般的将相所能做到的,大家要肯定我们所走的、所修的这些,它非常有意义,只要大家进一步去实修实证,一定能够出离苦海。

 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